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行 上(3 / 6)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4764 字 2021-06-10

不能算是大案子,派几个精于算术账目的老吏下去一查,真相就揭开了。但现在楚昭辅仍兼任着三司使,看到全真复将田峤先关押,后禀报,觉得是一桩禀公执法的典型,因此将它上报给了朝廷。

赵匡胤也觉得很有意思,并且又想到一人,宋九。

倒也不是赵匡胤不想用宋九,确实有事。宋九研究出现难题,先没有太在意,几样研究并头并进,最后看到进展不大,几乎一半时间呆在钢监了。直到年底,才交出小型高炉的技术,还要继续改进,不过它能勉强正式推广了。但到现在中大型高炉技术还没有完善,那个高炉建了拆,拆了建,本来就开始变形,终于在年末于半空中扭起麻花,见到不对,所有人一起逃之夭夭,然后轰地一声,庞大的高炉趴了下去。只要不死人,就不会有言臣弹劾,它本来就打算废弃掉了。宋九又就地修建了几个新高炉,继续折腾。他掏了不少腰包,国家也补贴了许多钱帛。这时候不能分宋九的心。

况且其他几样,似乎同样重要。

或者赵匡胤有其他想法,宋九仍做着一个小候爷,并没有担任官职。

正好宋九在家里,听到赵匡胤宣他,立即骑马进宫。

赵匡胤让他坐下,问:“宋九,你那个高炉研究得如何”

“陛下,还有一些细节微臣没有琢磨明白,请陛下再宽恕半年。”

“半年,朕能候得,”赵匡胤道,即便赵普在这里,也只能说这句话,这是中国钢铁史上最大的变革,一旦它能成功,随着疆域增加,陆续又找到一些铁坑,火药的使用,宋朝课铁量会出现飞跃性的进步,去年课铁总量就达到了一千多万斤,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一旦高炉技术成熟,所有的铁矿石至少转换成了优质熟铁。甚至若干年后,宋朝都能出现钢铁时代的萌芽。赵匡胤肯定不知道后世如何,但这个显著变化还是能看出来的。

“宋九,你有一年未进宫了”

“上次大食使者来,我进宫赴宴一回,不足一年,差不多十个月。”

“十个月哪,”赵匡胤有些恍惚,道:“近来朕变得渐渐多愁善感。”

宋九默默无言,赵匡胤渐渐也老了,甚至人未老,心态已老,高怀德的后妻燕国公主死,赵匡胤痛声大哭,对左右说道,明年诞节,当罢会禁乐。也就是他的生日长春节不准奏乐。中书门下进谏,王者礼绝正更,虽陛下友爱之厚,然群臣上寿,无乐则无以为礼,望许教坊作乐。表面上他的妹妹死了,赵匡胤很难过。

抛开表面,认真分析,其实是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