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春闱 上(2 / 4)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3281 字 2021-06-10

够用吗”

宋家的钱进进出出的,人们看得麻木了,潘家兄弟这些年明处暗处同样赚了很多钱。潘美曾在南方叹息:“老夫家要这么多钱帛干什么”

钱多得让他产生迷茫。与柴荣当初做生意不同的,柴荣做生意,那是为他姑父郭威迅速敛财。潘家为谁敛财

然后开始试验反射炉与耐火砖,是更高级的耐火砖。

铜有多重要不用宋九多提,都知道。那是钱!

一船船香料宝石象牙变成了钱帛,又化成各种材料房屋钢材炉子。

……

“永图,落第哪”宋九道。

王化基耷拉着脑袋,他的家乡有些远,乃是镇定府人,闻听学舍招纳学子,从镇定赶来考,居然通过。随后就并入书院,朝廷忽然增加进士数量,因为家境好,想法不一样,于是改读经义。

那就要命了。

毕业考来临,三门主课,两门副课,经义好肯定不行的,去年毕业考,成绩通不过,并且差得要死,于是留级,他死心不改,悄悄回家参加解试考,居然又通过。今年春闱,便问宋九,我是举子,能不能参加春闱。宋九道:“为何不能参加,若你身兼两长,能中春闱,再通过书院毕业考试,将会成为两考的第一人。”

“好。”王化基大声答道。

宋九敲他的脑袋瓜子道:“你别胡思乱想,除非今年春闱破例,否则你不易能考中。分心了经义与春闱,你毕业考可能又不得通过。”

也就是他所说的是人不能分心太多。

因此书院里那些自发留下的高学学子,宋九让他们分成十门科目,不提什么毕业了,中学通过,就是毕业,高学学子半生半师,因为陆续两次用善户名义得来的钱帛充塞于河洲产业中,一年能分近十万缗红利,以后这个数字还会扩大,所以他们薪酬也比较高。现在还不严,前段时间宋九到书院与几位山长们交谈,随着高学与书院先生薪酬提上来,会有更多学子要求留校,但不可能养着那么多高学学子,那只能挑选。成绩特别好的,才能留下来深学。当然现在还不行,这要过两三年后。

细分科目的原因,就是让他们能将心思集中,学有所专学有所精。

不过宋九提倡的是一种风格自由的教育,不强迫学子。

于是王化基便去参加春闱,这一殿录取了十名进士,诸科二十八人。诸科不值钱,与书院毕业生相仿佛,与王化基无关。他考的与宋九一样,是进士科。结果名落孙山。

潘怜儿在边上嗔怪道:“王大郎,你马上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