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于是将重臣召集,让他们看后进行商议。裁州并县问题不大,才多点人口值得有六十州二百四十个县吗扣留税赋也问题不大,动作那么大,没有钱帛是不行的,不向朝廷请求支援就是好事了。至于岭南怎么做,既然将岭南交给数人,他们这个权利去做。做得好提倡,做得不好,立即派中使传旨中止。出海同样没有问题,并没有强行让百姓出海,仅是让他们联手自保。但就是一个免役法让众人有些犹豫不决。
赵匡义说道:“皇帝,臣弟认为不妥,广南也许没有多少衙前小吏,但放之全国,那是多少衙前,一一雇佣,必加税于民。”
一二三等户也是民,还是有实力的民。
赵普对宋九一直没有抱好感。
后来宋九被赵匡义揍了一顿后,态度稍稍缓和一些。但宋九没有附媚他,这个也不要紧,他是皇上的桃花,可他智慧隐隐告诉他此子对他敌意浓厚。不过赵匡义反对的,他便会支持。索姓将二大王踩到泥巴里,不让他有还手之力。再者得到酸技术后,河北也在建琉璃作坊,快要投产了。有些人议论,这当口上自己也要表态一番。于是说道:“陛下,广南与中原不同,它禀程唐制,差役一是役,二是雇。其间贫富悬差巨大,商贾巨富可以跃扬于中原贾商之上。百姓衣食却都不能解决。若让这些贾商改商为吏,未必能做好。此法反而似是最妥。不过它与中原制度不同,因此下诏其他各道官员勿要佼仿,让广南试行,若妥以后在广南继续执行,若不妥,及时收回。”
赵普支持,赵匡义“胆子小”,不敢再抗辨。其他官员更是不敢。
赵匡胤额首,然后又看着严桐名字,想了想也未问,相信他比伪汉官员好吧,若行留用,若不行,再罢去官职,同时也准了。不过做了一个修改,王明上书加耗一斗,赵匡胤说道:“广南百姓从水火中解脱过来,何忍重税于他们,改吧,改为鼠雀耗二升。”
税越轻对百姓当然越好,可是二升耗肯定不行的,那几乎等于无耗,官员损耗达不到标准,只好变着法子强行加耗,也就是一斗耗不会伤害百姓,二升耗反而多少伤害到百姓。
也不严重,各方面都在想办法使岭南由乱入治。
诏书再度送向岭南。
宋九在惠州开场白也传到京城。
赵匡胤听了微微一乐,可他忽然就想到许多,宋九说了几次文景之治非是无为而治,让司马迁曲解了,文景之治实际是一种清静治理。然后他又想到宋朝各州县的情况。
想到这里,他说道:“传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