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弓箭。
胜负对两国都不重要,就算田钦祚杀死了几千契丹兵,契丹也不会亡国。但有一个重要的意味,那就是意味着宋朝骑兵在正面战场若指挥得当,并不比契丹人差,甚至更强!
不知道契丹人是怎么想的,大约看这样下去,就是将田钦祚三千骑兵弄完,他们恐怕要付出两万三万的代价,不划来,或者兵力太多,又没有掳获多少,后勤不足,天气又寒冷,看到田钦祚平安撤到保塞城,于是撤军回去。
这场战争没有任何阴谋诡计,是真正的碰撞。
因此河北百姓在疯传,说三千打六万。
赵匡胤听后大喜,对左右说道:“契丹数侵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头,其精兵也不过十万,止不过费我二百万匹绢,则契丹尽矣。”
这是大喜之后随意说的一句话,他也没有想到,后世对这句话会反复曲解。就象他那道诏书,减员增薪,用以防贪,又演变成高薪养廉,或者到朱元璋手中又是一解。
中国历史在郭威手中一变,柴荣手中又是一变,赵匡胤手中再变,赵匡义手中复变,于是好的坏的一起来了。在宋九心中将柴荣看得很高的,可人也在变化当中。就象李隆基若是在开元末就死了,史书如何评价柴荣若未死,后来又如何
这是宋朝军事几乎最鼎盛的一年!
这一年的冬天很温暖……
赵匡胤大喜,南方军队有功,赏酒,于是又和买,买了三万斤美酒赐于田钦祚,做得不错,朕有赏。诸衙内又是叫声一片。
接下来再来一喜,这一回非是六万,而是十万,非是抵御,而是真正的击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