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千古遗恨(3 / 4)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3433 字 2021-06-10

子,还劝刘鋹不要与宋朝为敌,这个和意还不足吗但就是这篇札子,送到了赵匡胤手中。要知道何谓太常博士,也就是张燕二人担任的官职。这么多大佬的奏折,偏偏一个小小太常博士的奏折放在赵匡胤桌案上。

但还不是奇怪的,太常博士好歹也是国家官员,能说得过去。又来了一个札子,仅是绦州一个普通百姓的策略,叫薛化光,他的札子居然出现在赵匡胤手中。

凡伐木,先去枝叶,後取根柢。今河东外有契丹之助,内有人户赋输,窃恐岁月间未能下,宜於太原北石岭山及河北界西山东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起其部内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如此,不数年间,自可平定。

赵匡胤采纳了一半。

既然撤军,又怎么能在石岭山等处建城寨,那就是孤城,南有太原,北有契丹,不是筑城寨,而是送死的。采纳的就是迁民。将太原等地一万多户百姓给粮食,迁于河南山东等各州县。但这一招也很毒辣,也许放在宋朝一万多户还不能怎样,宋九那个河洲七弄八弄的,以后也有一万多户。但在北汉那可是致命的,这一迁,导致北汉户数只有三万来户。

三万来户做什么,还能做一向横向比较,陈洪进只有漳泉二州,最后投降时还有十五万多户。宋朝现在人口不算多,可超过三万户的大州最少有三十个以上。也就是若大的一个国家还没有宋朝一个上州人口多。但这么一点人口必须要养活三万大军……

百姓开始迁移,宋九在一篇小说里看到宋军仓皇而逃,百姓都不知道怎么转移了,实际不是,契丹人还是做壁上观。百姓渐渐南下,抵达镇潞二州,派军防御。去年的事不能再让它上演。大军开始撤退。

宋九看着继续泡在水里的太原城,叹息一声。

直到几个月后他得知太原城墙的消息,又得知辽穆宗驾崩的消息,慢慢琢磨才想明白其中的种种。都打到这份上,赵匡胤的军事能力,御驾亲征的威名,军中粮草又十分充足,赵匡胤不是甘心撤退的。但赵普在里面反复捣鼓,最后赵匡胤才做出这个痛苦,也许他同样后悔万分的决定。

这让他对赵普偏见又深了一份。

大军在撤退,后军终于有些仓皇了,北汉人没事,毕竟契丹人离得不远,他们还都是速度快的骑兵。于是一些粮草也丢下,一些茶绢也不要了。正好解救了太原危机。

看到后面的宋军少,身后就是契丹好朋友数万精兵,北汉派兵将殿后的几百名宋军围困。赵匡胤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