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耗还会有的,即便砌了墙基,铺了水泥,老鼠还有办法从四面八方涌到仓库里,但能进来未必能再翻出窗户逃跑,定期翻晒时将门堵上,这些老鼠没有一个能逃得掉。鸟雀来啄,有人驱逐鸟雀,即便不驱,晒一两天又能吃掉多少然后是水分,新粮变成陈粮是会有水份减少的,可随后翻晒不是晒去原来的水份,而是空气里增加的潮湿水分,粮食重量不会改变。
而且新仓是石棉瓦,仓库也变得更大,易于管理,也容易防火。
仓储归三司度支部管,度支使张纯与判官候陟二人以前一直对储仓束手无策,自从朝廷陆续对储仓改建,先是京城储仓,后是各州县储仓,再加上宋九原先两个学子相助,这时候会计学书籍刊印出来,可没人教,各个小吏暂时还不行,因此宋九的学子还是三司主要得力大将,离不开他们。二人将各仓损耗交给他们计算。
少的就算了,多的再派人下去查,一查一个准,捉了无数个耗子。要命的他们都是以三等户以上的人家才能充当仓吏,不怕他们贪,捉不到算了,一捉到就有家产可罚。有的小吏罚得倾家荡产。实际这个役法也不大好,宋九不由想到了王安石的免役法,细节不知道,大的还知道,是王安石变法中最重要的一项。
最后想了想,还是没有说。
已经比唐朝进步了,再苛求,这群大佬们吃不消。吃不消就会嫌自己多事,最终会找自己麻烦。
新仓一个水泥,二石棉瓦。宋九此时就呆在一个石棉瓦房屋里,不但他,还有赵匡胤与赵普等大佬们。
宋九在称重量,没有一人打扰他。
这可不是小事,甚至比新式钢铁还重要。
事实宋九很不满意,而且他还有许多不解之处。不能就只有棉籽,潘美南下后,又派了斥候潜入海南岛,带来三样东西,第一个就是挤棉籽的铁铤碾,就是两个铁棍,通过它们转动,生生将棉籽挤压出来,很笨拙的设计,人也很劳累。但能想出来就不容易了。第二个就是小竹弓,比宋九前世所看到的棉花弓要小了好几倍。第三个就是缫车,纺纱程序与缫丝程序差不多,不过缫车样式不相同。
又问了其产量,曾有一黎妇做了一个比喻,一亩棉种两百株,千株棉可得二十匹布。这句话有好几个信息,第一条海南百姓开始从西域那种密种脱离出来。西域那边就是往地上一撒,然后施施肥,几棵棉花长挤在一起。若没有错,宋九前世通过一些老人的讲叙,似乎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么种棉花的。也就是这时代黎族百姓种棉花的想法居然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