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九章 弄错了(3 / 5)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3660 字 2021-06-10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逐一调解,最少要拖到秋后,甚至后年春天。现在几乎所有百姓都有工做了,到了那时,他们手中经济更宽裕,我再支援一小部分。再者这么多人家统一盖房子,材料用得多,大规模的运输,成本费会下降。加上这几年百姓盖了许多房屋,许多人有了经验,连工匠钱都能省掉一半。房屋成本会进一步下降。两相结合,家家户户都能盖起新房屋。到时候至少河中会焕然一新。”

宋九说到这里,跑到房间里找来一张图纸,说道:“潘将军,你看,这是未来河中的样本图。”

潘美打开一看,狐疑:“这得花多少钱”

上面太漂亮了。

“未必花多少钱,主要是统一规划,看上去整齐,然后再看,就觉得无比的美丽。”

“那些百姓手中有这么多钱吗”

玉苹在边上听了微笑起来。

“你笑什么”

“潘将军,河洲有的人家夫妻俩共同做工,若是好,老汉老媪四人做工,到了明年,大多数人不用九郎支援,也能盖起漂亮的房子。”

潘美才回京城,还不大明白,玉苹又说道:“平均一人做工,每月薪酬会在三缗钱左右。”

“那样啊……难怪一起说河中变好,原来钱是藏在家中的。”

实际这里面会有一个天大的麻烦。

玉苹又说道:“学舍连续开了三年多时间,露天教育也有三年有余,不但河中经济条件变好,九成以上的百姓都会识几个字,会简单的算术。到了明年,可以说这里会是京城最好的坊区之一,就差一个房屋。”

“小九,北方也不是缺布,你要这个做什么”潘美不想在河中百姓上多讲,又绕回棉花的话题。他说这话是有原因的,虽然吴越与南唐经济都比宋朝好。就是宋朝经济在逐步恢复,仍赶不上这两个国家,气候与地形造成的结果。但全国最好的丝麻非在吴越,也非在南唐,而是在河北!

“潘将军我先说桑织,一般人家多养五箔蚕,有的多,有的少,平均可能五箔不到。养五箔蚕需一点七亩桑田,五箔得蚕六十斤,每斤能取丝一两三分,也就是七十八两。若手巧,能织成薄小绢十五匹,但小绢价贱难织,非手巧者不能为也,小绢只有四五百文钱一匹,但这也是收益最大的。能达到七缗多钱。一家人全钉在上面忙活了。若图省力,织成普绢,只有两匹,收益不足三缗钱。我这是讲蚕丝业。若是麻葛收益更低,多用坡旱地种麻载葛。但载棉花呢一亩地能收皮棉六七十斤。”

这是宋九的猜测,现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