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时还要派人手抗汛保圩,以现在淮南路的情况修江东圩,显然也不现实。
然而淮南毕竟水系发达,气候温暖,收成远远高过北方。一旦安定,赋税比例就会立即增加。
再有吴越与南唐的贡赋。
宋九前年说汴水还不及五丈河,可今年不同了,秋后江汉湖南无变,汴水会远远凌驾于五丈河之上。不提南方作物高产,就是幅射的面积与人口也远远不能比拟。
这由不得赵匡胤不慎重。
赵匡胤率领大臣到来,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大放鞭炮,是一个喜庆的曰子。吕端与韩重赟也会做面子工程,将城中的船只强行撵出来。还会有船进城卸货,不过禁管会越来越严,直到城中无船为止。
暂时还没有相关的禁令。
不过吕端派衙役撵,船主那敢违背然后好奇地站在船头上,看着君臣。
还有一系列的仪式,包括傩礼,远比虹桥竣工时隆重多了。实际赵匡胤心中也有打算,他也在看,就象虹桥一样,若是平安无事,执行一段时间后,会陆续用虹桥代替汴水上的平桥。码头也是如此,若是卸货速度快,节约人力,于蔡水、金水河、五太河上也设置类似的码头,甚至在一些重要州城,同样可以设置各个小型码头,减少全国百姓的力役。
河洲只是一个试点。
但这个想法他未说,一系列仪式结束,开始卸货。原来河中卸货赵匡胤是看到了,显然这次进步更大,卸货速度也更快。随着一辆辆车子将货物通过水泥路运向城中各地。
暂时夏税未上来,仓库虽然建造了,还没有派上用场。不过这是为了未来准备的,不会有人弹劾浪费。
看了一会,赵匡胤向韩重赟问道:“韩卿,宋九呢”
“他前天来带着学子挨个检查一遍,随后将事务一起交给老臣,似乎与学子说什么要快点将教材编出来。”
赵匡胤知道教材是什么,他又看了看东边,东边就是游乐场,只要不出人命,赵匡胤也不会管的,这是当初说好的,但有许多奇奇怪的器械,有的还十分高大,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他想了想说道:“我们去学舍。”
教材让他十分不放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