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这些水面也不会浪费,可以载藕种茭养鱼。汛期到来让百姓自发组织巡堤,于围堤上植树载柳。并且这些围田是千万年来没有人利用过的,地力充足,一旦耕种,产量会是平原地带的两倍以上。
这种方法不但在湖南,在长江两岸都可以适用,特别是江东地区,虽然江东地区大多数属于南唐,可是江北如今是宋朝管辖范围。
王祜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就问宋九钱帛从何处来。这不是少钱,无论那个围修起来,都要花费大力人力物力。宋九说了一件事,我开发河洲那来的钱
实际简单,只要朝廷不过份贪婪,将这些围田变成官田与皇田,问题就能解决。让百姓自己动手去做,大家一起出工,围起来以后这个围田就是你们自己的。
朝廷仅需要支付一些陡门石料钱,派几个官吏替他们组织安排一下,这时代那怕是地广人稀,百姓还是渴望土地,越多越好。不用多,只要一两个围起来,一年大熟,加上一两年后修生养息,百姓恢复正常,看到成果纷纷学习,百姓就会自发地建起多处围田。
只是有一个注意事项,与围内挖沟渠塘泊一样,要保持河道畅通,将一些深湖区全部保留,不然汛期到来,河道堵塞,又无湖泊蓄水,必会泛滥成灾。现在不要紧,人少地广,以后百姓必会增加,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有一个统一规划。
其次山区,说修堰置陂那是不大可能,用钱更多,收益更少,只能等以后国家经济条件好了,人口增加再让官吏想办法。但现在能有一种简易的方法,水中坝。湖南水系发达,可许多山区溪水多,水浅水急,汛枯期明显,汛期不愁用水,枯期各条小溪连水都能看不见。种庄稼不能指望全部在汛期生长,因此也影响了耕种。这个解决方法也简单,于平缓的一段溪面设一小坝,将小溪拦腰切断。小坝高度不用太高,水大时能让溪水漫过小坝流向下游而不会危害两岸庄稼百姓。水小时正好起了蓄水作用,那么一个个简易的蓄水库就出现了,解决了枯水时的灌溉问题。
也有注意事项,严令上游的居民有意筑堤,筑起高坝。否则会影响下游百姓蓄水,而且一旦坝堤倒塌,下游百姓将迎来一场灾难。说围田不新颖,黄河有河堤,南唐也有少量圩田,只是国家还没有意识到它更广泛的作用,没有大力推广。但这个水中坝却是很新奇。
最后是无法直接引水的山区,还是有办法,筒车,不仅宋九未来会在河洲设筒车抽水上洲,很早就有了,赵匡义家地势高,无法汲水,派工匠造了一个大筒车吸水到他的府上,灌溉花园子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