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斗地是七叶。
演法大会刹那间寂静无声很多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两大高人神念间的斗法有一种无形的震慑之力。风君子答完了“当者为用”之后神色也略显疲倦似乎感到有点累了。他还有最后一问。
风君子做了几下深呼吸等了一段时间才平静地出最后一问:“何为修?”
出人意料的。这句话接近于普通的一句话仅仅只有一道简单的神念。神念也是一句话而且并未用“妙语殊胜”的神通出仅用“声闻智慧”传来估计在场三千多人中只有不过百人能够“听见”。我听在耳中就像听见风君子问了一句话同时脑海中又响起了另外一句话。
按照修行人论道的规矩像“何为道”这种终极问题是不可以问的。修道修道风君子问出了“何为修”已经到了问道的尽头不再需要其它的神念做为补充。这个问题非常不好答几乎已经是没有答案地边缘。
七叶沉吟良久才答道:“知来处去处得来处去处合来处去处。为修!”
我长叹了一声。七叶答的这一句就是刚才风君子神念中送出的那一句。他沉吟了良久还是选择以正常的方式结束论道。当着天下人的面七叶该说的也已经说了风君子该骂的也已经骂了。两人在这一时刻突然都觉的没有必要在纠缠下去因为这注定没有结果。所以不约而同克制了自己的性情用一种“不分高下”的方式结束。
风君子问话同时给七叶答案不知道是什么用意?七叶最后选择了风君子给出的答案来回答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对于这个答案他们两人都没在神念中给出思考感悟的信息仅仅就是一句话而已。至于怎么理解那只能大家自己去想了。
论道三番交锋总共六问六答一共只有十二句话。看似简单明了实则神机无穷。最后一问一答没有多余的解释众人也在自己思考。有人在思考那一句话的意思有人在思考这两个人的用意。此时和曦真人又来到了台上冲风君子施礼道:“请公子点睛。”
“点睛”是修行人论道中最后一步。与开始的“用典”相对应由另一人来“点睛”。他的规矩是引用与“用典”同源的一段经典做为这番论道概括性的升华并尽量在意境上留下余韵的空间。七叶用典时引用的是《庄子》那么风君子点睛时也必须引用《庄子》中的一段文字。
风君子上前一步向四周转圈拱手行礼毕背手朗诵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风君子最后点睛用的这一段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