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计算的呢?
中国传统的“算法”普通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可以用珠算术也就是用算盘。算盘只是诸多计算工具(规、矩、尺、仪、盘等)的一种。工程上复杂地大型计算。往往用算筹算筹看上去很简单就象一把筷子。筹算术神奇而准确有一个成语就叫“运筹帷幄”只可惜当代在普通人中已经失传。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各种“算法”最有名的一个人叫史丰收。象“史丰收算法”之类的技巧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掐指”算法的一种也有个成语叫“掐指一算”。但是这些内容科举不考史书不记外人所知也不多。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梅文鼎在当今早已默默无闻连芜城当地人知道他的都不多。但是近几年有一些国外的学者不知从哪里又翻出了梅文鼎地著作进行研究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日本与韩国有学者甚至表论文宣称梅文鼎是十八世纪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另外两个当然是牛顿和莱布尼茨。)
国外学者的论文引起了国内的重视进而引起了芜城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开会决定拨款拉赞助修建了梅文鼎纪念馆。在纪念馆落成之时。官方组织了这么个“国际”研讨会从日本和韩国邀请了几个研究梅文鼎的学者参加。
芜城只是一个地处内6的普通城市虽然在历史上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名城但是在当今却并不是很出名的地方。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进入向外引进学习的**有几个洋专家千里迢迢突然到访。不论是历史上附属国家奴还是侵略国鬼子地后代市领导都觉得脸上有光好像有了天大的面子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芜城这个地方恐怕没有人要去谋害这几个外国专家但是市里的保卫工作还是安排的很严密。
然而我地任务却不是保卫。古处长交待给我一个很特别的不能公开的任务──监视。他要我在公开活动中监视那几个外宾的一举一动看看他们对梅氏家族的哪些遗物特别感兴趣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到芜城来参加这个纯粹是象征意义地研讨会?当然我们学校参加市里这次活动的不止我一个。总共有三名老师和三名学生。
这次活动为什么要芜城中学的老师参加?说来也好笑洋专家要来可是在芜城九十年代地大小知识分子当中竟然找不到几个真正对梅文鼎学术有研究的。别说研究就连梅文鼎留下《筹算论》能从头到尾看懂的人恐怕都找不到。倒不能说芜城没有人懂数学但是几乎没有人懂得中国传统的数术表达方式。如果说有倒是有两个人一个人就是荣道集团的董事长张荣道梅文鼎纪念馆就是他赞助修建的。但是张荣道不在芜城。也不会出席这样的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