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发生在孙记粮铺门外的闹剧,显然影响不到粮铺的生意。
从下午开门营业后,客人依旧照常上门。
忙碌中,一天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
这年代不比后世的太平盛世,过了六点,镇上多数店铺就开始陆续关门了。
孙诚的粮铺也不例外!
现在还没有手表,连怀表也是稀罕玩意,也没有被洋人工业化大生产。
孙诚前年就想托人买块怀表来看时间,结果跟人一问价格,立刻就偃旗息鼓了。
在繁华的十里洋行,一块西洋怀表能卖出六七百块大洋的价格。
托人从羊城给带来,到上乡镇这里,价格足足翻了三倍多,达到了两千五百大洋的天价。
要知道这年代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在外省可是能买到近四十斤大米。
又或者十五斤左右的猪肉,二十斤左右的鸡肉。
过去几年里,孙诚虽然也攒了不少钱,却也不愿意给人当冤大头。
而且这年头,国人也有自己辨认时间的手段。
“邦邦邦邦……铛……”
听着外面街道上,开始传来了更夫打更的声音。
孙诚知道,一更天要到了。
打更是夏国自古以来历经无数年的摸索,形成的一套古老的夜间报时制度。
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
更夫一般受雇于镇长、村长或者县衙,通过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
同时他们也会负责巡查有误盗匪、火情,并在发现之后敲锣鸣警!
古人从很早之前就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时辰,也就是两小时。
转眼间,孙诚来到这个世界也有六年了。
过去六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完全习惯了白天看太阳跟光照造成的影子角度。
晚上听更夫打更,来确定一天中的时间变化。
这会儿一听到更夫开始敲梆子,孙诚就知道时间已经到了晚上七点左右。
当下他就手脚麻利地关上了店铺并反锁了门窗,他又从靠墙的地方抽了几十根厚木板,搬着将其一一挡在窗户跟门后面。
这两年桂省境内不太平,因为边境打仗加上地方官府强征粮草、强拉壮丁,被逼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不在少数。
上乡镇这里虽然处于后方,可这两年也遭过几次匪患。
孙诚虽然没遇到过强盗,但也在晚上被毛贼趁夜偷过几回,损失虽只有十来块大洋,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