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李智云不表态夺嫡,李渊在兵权上给予他的反而是最多。
一个想要夺嫡的人还有着极大的兵权,这才是最危险的。
“楚公此言有理,只有兵权才是最关键的,不过在中枢也需要好好谋划一下了,就算是在朝中暂时无法获得支持,也要在地方上培植一些势力,现在蜀地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下,要把他好好打理才行。”
几人都明白杜如晦说的是什么意思。
对于他这个说他都是很赞同的,既然在朝廷上面的人少,那就在地方上多培植一些势力吧。
李智云是巴蜀、山南招抚大使,是可以任命这些官吏的,当然也不能做的太明显了被人抓到把柄。
“此事我们回去之后我们好好的参详一下,回去之后你们拟一份名单,到时候交给我。”李智云说道。
几人旋即领命:“遵命!”
几人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聊下去,时间还有的是。
“这里是何处?怎么人这么多?”
李智云虽然来这里有段时间了,但还没有在周围逛过几次,所以看到前面人声鼎沸也是有些好奇。
薛收一看这里,旋即说道:“这里正是武侯祠。”
顺着薛收指着的地方,李智云果然看到了写着的‘武侯祠’几个字。
一看到这里,李智云的脑海中就立马想到了那首诗,想到了那个为了理想而试图逆天改命的人。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名《汉相》。
当李智云把这首诗念出来的时候,杜如晦、房玄龄、薛收等人再一次被李智云的文采所震撼。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很多七言诗、五言诗了。
像李智云刚才做出的这首诗跟先贤相比那也是顶级之作。
而且跟之前的《蜀道难》不同,这首诗更具有现实主义的意味。
“敢问楚公,这首诗的诗名叫什么?”
薛收立马问道。
相比较于之前的那首《蜀道难》,薛收甚至更喜欢这首诗。
闻言李智云迟疑了一下,道:“就叫《汉相》吧。”
“《汉相》...”
薛收喃喃说道。
在离去之前,薛收提议李智云将这首诗也写在这里,李智云也同意了。
以后在这里就能够看到义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