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问题怕是不止杜如晦说的这么简单。
现在只能是尽快的组织生产,不能错过春耕。
“你们尽快组织百姓进行春耕,不可错过这么时机,尽量去恢复这些耕地吧。”
李智云暂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尽力去做了。
几人领命下去,迅速组织人手。
李智云想到了一个东西,一个现在还没有出现的东西。
曲辕犁。
犁自汉代就已经成型,一直沿用了下来,只不过是直犁。
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
而曲辕犁就不同了。
曲辕犁的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
最关键的是它非常适宜面积小的田地,而且曲辕犁结构上更加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即便是历经了后面几个朝代也没有大的改进。
李智云也打算让这个农具提前问世,说做就做,李智云立刻画起了草图。
从结构上来说曲辕犁并不复杂,李智云很快就画了出来。
随后李智云命人找了一些工匠,让他们按照草图来制作曲辕犁,李智云在一旁给他们进行指导。
有了草图和李智云的指导,这些工匠很快就制作出了曲辕犁。
李智云也让人试了一下,发现确实是比直犁更好用。
随后,由益州开始,巴蜀、山南各州也开始逐渐有了曲辕犁。
不过按照现在的进度来说,在这个春耕结束之前能有一半的地方出现曲辕犁就已经不错了。
光是这个难走的交通就让曲辕犁的推广难度上涨了不少。
不过只要能够推广出去,它的效果很快就能够显现出来,尤其是在益州这里,曲辕犁已经在快速的代替了之前的直犁了。
李智云这下不光是在文坛和军中出名,在农业上也有了极大的名气。
曲辕犁的发明对于百姓来说意义太重大了,甚至在蜀地的有些地方有不少人给李智云立起了生祠,感念他的治蜀功德。
这点倒是出乎了李智云的预料,他没想到自己就是弄出了一个曲辕犁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震动。
这也跟李智云的身份有关,要是换了一般的身份,就算是弄出了曲辕犁也不可能像李智云受到的关注这么高。
曲辕犁的事情慢慢过去,蜀地也是日渐稳定了下来。
各州送上来的报告也说明了整体上是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