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烟”号前甲板上的科多阿眼瞅着大部分官兵都已经安全上岸。 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放松了始终握得紧紧的双拳,回过神来对静静地站在身后的“演烟”号舰长柯作敏笑了一下道:“老柯,我也该上岸了。 回见。 ”
“回见,一切小心,我舰会在此处等候,若是事有不谐,我舰将掩护陆战营地弟兄们返航。 ”柯作敏中校与科多阿关系一向不错,对于此次作战的危险性心中也是有数的,一见科多阿要走,紧赶着叮咛了一句。 科多阿没有再多说些什么。 只是面色严肃地点了下头,领着几名侍卫沿着绳梯下到了小艇上,径自向着岸边而去。
鸭嘴岩离巴达维亚的港口算不得远,也就是十余里的路程,中间除了要经过两、三个早已沉浸入梦乡地土著人村庄之外,并没有什么险隘之处,虽说清军对这一路的地形地势极为陌生,可有着暗影提供的详细地图和皎洁的月色帮忙。 倒也算不得难事。 只是走得慢了些,待得赶到港口一带时。 都已是寅时三刻,离天亮时分也不过只有短短地半个多小时,公鸡都已经开始啼叫了,战机稍纵即逝。
巴达维亚港口处的炮台共有东西两座,这两座炮台相隔三公里左右,都建筑在山崖上,几乎平行,将巴达维亚港护在中间,东炮台有炮四十八门,西炮台有炮五十一门,全部都是老式重炮,射程算不得太远,大约就是三千米左右的距离,几乎可以完全覆盖巴达维亚港的大部分海域,若是清军打算用战舰强攻这两座炮台的话,就算能拿下,损失也不会小到哪去。
炮台最容易从背后攻破,这话一点都不假,尽管清军陆战队的一千五百余名士兵已经悄然抵达了巴达维亚港的东炮台的山脚下,可问题是一道难题摆在了清军地面前——两座炮台间隔太远,中间是巴达维亚港,大队人马想要悄无声息地穿过巴达维亚港抵达西炮台本就是难事,更难的是鉴于联络手段的落后,两边要想同时动手几乎不可能,这会儿天都已经要亮了,再想分兵赶到西炮台只怕未必来得及。
科多阿趴在东炮台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包上,细细地观测着灯火通明的东炮台上的一举一动,发现荷军的守备并未因天快亮了而有所松懈,岗哨、巡哨不少,不过大多都是面向着大海,在向着陆地的一侧几乎没什么特别地布置,以陆战营地实力拿下东炮台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是拿下了东炮台之后,再想攻克西炮台的话,难度就大了,究竟该如何完成拿下东西炮台地任务着实令科多阿头疼不已,想了好一阵子也没个好主意,眼瞅着天亮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