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缩高卑辩》、《经星辩》、《黄赤二道解》、《地圆论》、《地球比九重天论》、《岁轮定于地心论》、《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一、二、三》等等。
这才二十五岁,就已经留下了很多的著作。
不少东西赵亮还看都看不懂。
但他现在挺喜欢王贞仪的存在的,虽然时不时的就会被她扣去一笔钱,但这又算啥。
王贞仪的存在,光是她个人影响在社会中起到的引导作用,就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赵亮从来不拘束后宫的女人忙活外头的事业。
比如康莞和柳氏。
王贞仪也是如此。
她的身份,她的表现,她所惹起的热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宣传广告。
而且人家还一直都不争不抢的。
没孩子的时候是如此,有孩子了后还是如此。
这样的女人多省心啊。
自己安分的同时还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赵亮怎么可能讨厌的了她呢?
对于王贞仪一次次的败家,更是毫无半分意见。
推行女校——搞男女同校的那种学校时机还不成熟,这是赵亮亲自拍板的政策,就跟那裹脚一样,绝对废除的。
谁想要给自己的闺女婆娘继续裹脚,那就拿钱来砸吧。
从各种赋税到各类限制,前者容易理解,就跟外国的信仰税一样,少说也是三成五成的提升,后者就是一系列的限制。
比如官吏军人的家属,不管是闺女老婆还是儿媳妇,横竖只要户口入户了,那所有女性就全都不准裹脚,不然削职为民就是唯一的结果。
这样的一刀切方才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因为中国是官本位啊。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戏码就不需要多提了。
上位者的爱好才是‘人民大众’的爱好么。
而官商勾结又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几千年的顽症之一,一旦自家女儿送不进官字人家了,这损失多大啊?
这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一项规则,而传统什么的,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又算个屁啊。
话题在转回女校上。
现在的中国又没有历经清末屈辱,不管是骨子里的骄傲还是外在的尊严,都牛逼哄哄的,这时候的中国当然‘传统’了。
这也就是赵皇帝从一开始表现的就不‘友好’,一开始就很离经叛道,所以那些性格守旧的人虽然一直抵触,甚至一直悄悄话不断,可谁也不敢真的跟赵皇帝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