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成都的那场旧事(2 / 3)

了陈军后倒是真敢打敢拼了,可就是投效的时间太晚了,同时他的官职也不高。

参将,呵呵。

在陈军席卷天下的时候,区区一个参将算个屁啊。

那都是革命五年的事了,早就不是当初了。

万星魁听到杨遇春提起当日程度的旧事,人也忍不住乐了。

“谁知道呢。保不准还真有可能!”

革命五年陈军击溃了西南清军主力,成都的情况就如现下的昆明一般无二。

清军内部是留是走,决策不定。

结果在陈军兵临城下之前,自己反倒先暴起了火并。

主要是川蜀绿营为首的投降派与保清党之间的冲突。

事实上在局势不济的时候,满清这边已经在防备着川蜀绿营反戈一击了,毕竟赵亮大势已成,清军中原江南都丢光了,还能成个屁气候。

现如今的情况,满清就如当初死了张献忠后的大西军。但是张大王死了后,大西军还有四小王支撑着,且当时他们还有东南多部抗清势力遥相呼应。

满清又还有啥?

指望着当时西北的颙琰吗?

那是笑话。

所以也怪不得川蜀籍贯的绿营兵要造反了。

但即便如此,当日决心反复的川蜀籍绿营也没有想过局面会如此的顺利。

因为在火并发起之后,双方都愕然发现,作为成都城内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驻防八旗军,竟然闭门自守了。

成都将军碧鲁·鄂辉被手下军兵礼送出满城,后者俨然是要降而不愿走。

估计除了对大青果不抱啥希望了外,还有就是被荆州驻防八旗的下场给吓到了。

作为满清在湖广大地至关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荆州八旗的人数不仅比成都多,同样还最先经历了战火。

在陈军开始渡江南下的时候,荆州八旗中相当一部分人逃入了川中。

一开始他们也的确得到了相当好的安置。

但随着战局的紧张,不仅大量的人丁被抽调去,连妇孺的口粮衣食都无法保证。

下场是相当之凄然。

虽然这跟川中财政枯竭有关系,但这却不得不让成都的旗人们多想了想——如果自己跟着南下黔中了,没有了川蜀财政的支撑,只凭云贵的财政,自己是不是也要落得与荆州的旗人一样的结果下场呢?

这已经不是上位者愿不愿意看到的事儿了,而是上位者有没有那个能力做到的事儿了。

他们就是再有心,心有余力不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