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赵爹(2 / 3)

索性就养起来了。

反正除了国史馆外,还有地方史料馆么。

国史馆和地方史料馆里一分配,那些被淘汰的旧文人就都有着落了。

这就跟康麻子招揽黄宗羲之类的遗老遗少去修明史是一个道理。

把这些人全塞进去,耳根子清静一些也不错。

而这同样也是对那些旧文人的一种提点,上头看着你呢,是想死想活啊,还敢“妖言惑众”?

那骨头真硬朗的,之前怎么不死呢?

没机会当官也有机会搞团练的么。

而也同样是因此,整个国史馆里是山头林立。

因为进来的人多是有黑料的,一旦利益冲突的时候,自然就少不了相互攻讦了。攻着攻着大家就又该是抱团聚群了。

这都是文人墨客的拿手好戏,是他们的天赋技能。

而至于说什么‘利益’冲突让他们能撕破脸皮来,那可就多了。

从课题的划分,一些经济军事司法领域的细史,那领头人配合着民间的调查人员,利益小吗?

再到一些中外历史、自然、中外地理等科目图书的编撰。

因为油墨和印刷机械的再升级和普及,整个中国的各类图书价格是哗哗的往下降。

各类书籍的销售量大增。

书籍的种类也在迅速的丰富中。

比如儿童少年都可以看的历史小故事、成语小故事、神话小故事等,还有百科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外国的童话故事等等。

甚至他还希望有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问百答这些书,但显然现在还为时过早,不具备条件。

儿童的、少年的、青年的、成年的,还有各科教科书。

这都是大肥肉。

不但是实打实的利益,更是名望声誉,其中的利益足以叫那些个‘文坛名士’们挣破脑袋。

就比如今天。

这还只是金陵国史馆的大会,而不是金陵燕京两大国史馆和各省馆代表的大会,那会更热闹。

因为后者是各大团体分猪肉,可哪怕燕京和各省馆代表联手了,那该是金陵国史馆的还是归金陵国史馆。

原因就在于金陵国史馆是‘今史’,燕京国史馆是清史,各省馆的份量则太轻了。

双方都不在一个等级上。

前二者至少也是个进士,要么就是刘台拱、段玉裁(乾嘉学派大家)这类名头响亮之辈。而后者却充斥着不少举人,甚至还有个别的秀才公。

只能吃前者的一些残羹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