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拿下县老爷,咱们投赵家去(2 / 3)

就是人心惶惶。

无数陈军将士从城墙涌入,南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面如死灰,尽管他们在西铭马不停蹄的舍弃淮安继续南逃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幕是不可避免的,但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这些官儿们还是哀伤不以。

有的人一狠心了断了了事,有的人换了民服混入了逃难的百姓中,还有的则是左右为难,即下不了狠心去死,想逃又拖拖拉拉的,那就只能被俘了。

淮安城内可不止有淮安府官员,还有漕运总督衙门,这也是一个肥的流油的所在。

大军入城不仅缴获了大批银两,跟清江浦一样,陈军还缴获了数不清的粮食。

淮安仓、淮安漕仓、大军仓、东新仓、常平仓、社仓、东仓、南仓、储济仓等等,作为漕运总督所在地,彼处岂能无有粮仓?

虽然它们加在一块也不如清江浦的常盈仓广大,但几十万石粮食还是有的。

谁让这俩月中原不稳,使得漕运都不得不拖后了一些,以至于大量的粮食挤压在淮安挤压在清江浦。

现在就都便宜赵亮了。

“诸位,今日城破,我等当为朝廷尽忠。”山阳知县慷慨陈词,只是半响却无反应,各个差役和他手下的师爷都用奇怪的眼睛看着他。

要尽忠也只多他这个知县老爷尽忠,干他们这些小吏和师爷什么事啊。

而且现在苏北都传遍了,甚至全国都传遍了,很多投靠赵家的小吏和师爷都受到了重用。

因为赵家把官制给改了。

人家是官吏不分家。

一个县里比过去多了好多个官。

比如捕快三班是警察局了,税官也有专职的税务局和粮食局了,连问官司都有对口的法院。

另外还有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水利交通局等等。

这些在大青果的时候倒也不是没有,衙门里的六房可不是摆设,外加巡检署、课税署、河泊所、驿站等机构办事,可惜这些办事儿的头那都不是官,而是胥吏。

一个县里头,哪怕是最大最繁华的县,不仅有县丞还设有主簿、巡检司,那一个县里有品级的官儿也顶多五六个。

知县老爷是七品,县丞、教谕是八品,主簿、训导、巡检是九品。

连诸吏之首的典史都不入流,那些驿丞(掌邮传)、闸官(掌河闸启闭事),税课大使(掌典商税)、县仓大使(管仓庾)、河泊所官(掌收渔税)等,以及医学、阴阳学、僧会司、道会司的头头们,更不需要说了,均属未入流之杂职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