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赵家的根本(2 / 3)

这种事儿他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学校里的桌椅板凳,这都是木工班承包的活儿了。再有多余的就送到纺织厂里去,或是其他几处工坊,反正都是内部消化了。”

一群来参观的富商管事们没几个人还懂这个,他们来技校更多是参观这种办学模式的。

从木工班出来转过一个弯儿,梁启把手一指,“这边就是美工班了。”

所谓的美工班就是设计班,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设计,从家具衣服,到金银首饰,再到点心模具,然后还有船舶。

所以美工班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要上这个班是需要层层选拔的,必须是聪明有灵性的人。

眼前的这个班就是搞金银首饰设计的,那些富商管事们这些能看懂了,看着学员们在纸上比比划划,或是拿着面泥在做模型,不用梁启再来介绍,就知道他们在干嘛了。

这就跟打样一样,过去都是金楼银楼里的老师傅们才有资格做的事情。

“这边就是会计班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账房。”

从美工班转到雕工班,然后有见识了医学班,看一个老先生正在讲台上比划着一个针灸铜人,讲的吐沫横飞,最后梁启带着一群人来到了会计班。

会计班的学员都在低头打着算盘,噼里啪啦的算珠子碰撞作响,却是他们碰到了随堂测试。

老师把印出的体发给了每一个学生,然后在规定时间里,看这些学生的珠算能力。

这是不少管事们的老本行,作为书铺的管事,每个人都必须能写会算,打算盘是必然的技能。

所以他们一眼就看出了学员们的水平。

整整一个班级的人,打算盘的熟练度自然有高低之分,但普遍来说都是合格的。

这样的学员放到他们手下,那立马就能派出去做事的。

“我赵家根基浅薄啊,不像康家庄家,都是好几百年的积累。手底下有太多可用的人了。赵家不一样,从发家至今也不过十载出头。”

“从最早的松鹤楼一枝独秀,现如今已涉及茶铺、客栈、银行、洋行、布匹、商行、车马行、煤铁、船帮、镖局、慈善会、药行等等。”还有一些个小打小闹的东西,就比如康莞和柳氏手下的产业,比如刚刚开始的印书局,梁启都不稀罕去算了。

“所需人手何止万人啊?”

“如果是全都依赖外人,不是俺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实在是欲望难填啊。”

“诸位都是有家业在身,或者本身就是独当一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