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本本分分的做事,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赵亮对着校报的一正两副三个主编说道。
这正主编是打澳门来的郭子华,是不是有洋文名字他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郭子华比之前的‘费尔南多’要乖觉的很多。
郭子华表情十分兴奋,一个主编职务就彻底的把他从相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了出来。
今后他不仅层次上超越了技校普通老师级别,薪水待遇上也大大超越了从前,这等于是升职加薪了,对任何人言都是大好事。
第一副主编樊琪是樊执中的侄子,没能考中举人,更勿囵进士了,只是一个秀才的他两年前来到技校应聘,传统文人气息比较深重,但对学生无论贫贱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教课授学中也很负责认真。
赵亮觉得这样的人是真正把书读进骨子里的人,这样的传统文人未尝不好。
他负责校报中的文章诗歌版块,很是乐在其中,一些文章诗词的回语,甚至能写的比作者的原稿字数还要多。
对于职位高低也并不看在眼中,当然他对郭子华的文化素养也很看不上眼。
第二副主编是徐延辉,这是被赵亮有意提携的,他所负责的就是海外的地理、历史这一板块。
是三人中份量最轻的,存在感也最低的。
“大爷与京中的和中堂等建有深交,何不上言和中堂,于国内推行报纸一事?”
在樊琪的脑海中,这报纸就是朝廷邸报的变种,是邸报的扩大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他叔樊执中,那没到朝廷邸报发下的时候,都使小厮前去购买。官府中就专门有人在抄录邸报。然后借此了解一些家国大事。
“此时干系重大。朝廷于言论之上……把关甚严格,这要万一有人因此犯了事,我这始作俑者怕也要受到钱粮一二。所以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你们也都给我把眼睛放亮了,谁要是在这上头出了岔子,我一定饶不了你们。”
樊琪立马闭嘴了。
赵亮的话他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而徐延辉的眼睛发红,差点当场落下泪来。满清的文字狱害得他徐家好惨的!
“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了,那就加快印刷,等到新学期开学时候,就是这校报面世之日。”
然后整个正月的后半段,陈州府里上上下下热议的不再是今年谁家的花灯最漂亮最出彩了,而是龙路口传出来的校报。
虽然这报纸上刊登的文章诗词都很青涩,水平有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