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议罪银(2 / 3)

几年前就有了。

这是乾隆自己搞出来的潜规则? 错非有这玩意儿,纪晓岚保不准就死在伊犁了呢。

可现在看? 这绝对是和珅自己的发明再创造。

太缺德了。

议罪银又叫“自行认罪银”、“自请认罚银”等,就是一项以钱顶罪的制度? 即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拿钱消灾。

你要犯罪了? 就拿一笔钱交到皇上这儿,然后乾隆一看,本来应该流放你十年的,得了? 现在就流放你三年好了。

当然这罪行一般是不大的。

早在乾隆二十几年的时候? 这就是一项官场的潜规则。

只是现在潜规则变成了明了明的规章制度,而且罪行幅度也有不小的增益,这似乎已经与乾隆帝当年的想法背道而驰了。

要知道,当初乾隆可是为严肃吏治,才搞出了这种潜规则的。

其目的是借小过对督抚进行一笔高额罚款? 但并不直接治罪,既保持地方政治稳定? 又对部分督抚示以警告。

可现在呢?

这议罪银制度出台后,必然会大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 同时也必招致一些直吏的质疑。和珅清廉清官的名声怕是要就此急转直下了。

可赵亮觉得这是好事啊。

因为用屁股他都能想到,这议罪银制度一经实施? 不但使乾隆皇帝的钱包重新鼓了起来? 解决了他个人的财政危机。更同时加速了那些贪官们敛财的力度和速度? 加深了满清腐败的速度。

以钱代罪,有罪不究,律法变得形同虚设,那还能有好吗?

这对大青果绝对是件大坏事,可这对赵亮言又绝对是件大好事。

“只是可惜了……”

赵亮在庆幸自己出来的正是时候,能不跟这一腌臜事直接扯上关系的同时,也免不了有些小遗憾,遗憾自己没能亲眼见证这项伟大政策的出台。

等赵亮琢磨着写好一封信叫人发回京师之后,出来的他就看到长二姑正一脸的高兴与幸福。

一旁还有王大夫在。

才到吉林的时候长二姑喝了这王大夫两副药,可谓是药到病除,风寒立马就好转了。之后半个月里是没过三五天就请这大夫来诊一次脉。

“恭喜赵大爷,二奶奶有喜了。”

王大夫已经来走动一段日子了,知道长二姑的身份,见赵亮出来,忙道喜说。

赵亮脸上猛地爆出惊喜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