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犯了国法,犯了死罪? 也不用怕了呢?
和珅有种‘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感悟。
那李侍尧固然得宠? 可他哪有自己得青睐啊?
这家伙犯了那么大的罪过,几乎糜烂了一省? 皇帝都舍不得他死,那自己岂不也能一样?
何况如果此次回京后一切顺利? 他马上就要跟皇帝结为亲家了? 那岂不是更不用怕了?
赵亮知道和珅跟李侍尧的过节,更清楚和珅现在在笑什么的。他当然不是在笑乾隆了,和珅这是在笑李侍尧呢。
皇帝突然插手进来,其用意并非真就没一个人看出来的? 可大家都在装聋作哑的装蒜? 可见这李侍尧平日中得罪了多少人了。
“这般结果皇上怕也是没想到吧。”赵亮又为和珅斟了一杯酒。
和珅脸上笑开了一朵花来,“可不是么。这老东西平日里就傲横逼人,不知道与人为善,这次有的他苦头吃。”
“皇帝再乾坤独断,朝廷大臣们的颜面也不是那么好抹掉的。”
“就是再想救李侍尧? 皇上也必须考虑一下大臣们的感受,所以李侍尧这老东西这次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和珅又想起了两年前的那遭事? 那就止不住的咬牙切齿。
和珅当初挨罚,从一品大员掉成了三品官? 但人家依旧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比如掌管崇文门税关之后,他除了依照规定向来往的商贩收税之外? 还开始把征税目光投向了另外两类人群——进京考试的读书人和进京述职的地方官。
前者没权没势的? 只能自认倒霉。后者却有不少人大为不满? 一位布政使向福隆安诉苦,请福隆安上书弹劾和珅。
奏章呈上去后,没了下文,因为和珅的行为事前就已经得到乾隆的允许了,乾隆自然不会打自己的脸。
官员们看到位高权重的福隆安都无法撼动和珅分毫,只能自认倒霉,经过崇文门时候乖乖的奉上银子。
可有一次,云贵总督李侍尧带着献给乾隆的贡品入京,走到崇文门时却打了和珅的脸。
李侍尧同样是乾隆宠臣,看小小年纪就入职军机处,过的比自己还红的和珅很不顺眼,过门时候自然不肯交钱。
李侍尧的部下和税官发生争执,双方差点动手打起来,有人赶紧向和珅报告,和珅听说来者是李侍尧,也不敢怠慢,亲自出面与他交涉。
结果李侍尧很是出言不逊,看不起没真功实勋的和珅,气焰嚣张,咄咄逼人。
还拿出一封信,信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