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京报连登黄甲(2 / 3)

类故事的结局,大体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或是负心薄义郎的桥段。

而在士子间的交游聚会中? 作为两个籍籍无名之辈? 何志辉和赵德安根本就不会被提起。

张敬倒是在其中混的如鱼入水一般。

回来之后也每每都滔滔不绝的为何赵两人讲述期间的过程,惹得俩病号更是羡艳了。

毕竟都是读书人? 先天上对这种集会文会就心向神往。

如此半个月过去? 终于熬到九月里放榜的这一日,贡院之外? 车水马龙。

除了部分小心脏受不了的士子,只敢客栈里等报录人上门之外? 大部分士子但凡能起身的就都是来了贡院。

但见贡院前的照壁外人头攒动? 比开封城最热闹的集市都要密集十倍,挤满了这一次赴乡试的士子。这些人或是焦虑的翘首以盼,或故作出云淡风轻样儿,有的则已经紧张的满头汗水? 很少有人能真正的镇定以对。

除了这些士子? 最急切的就是报录人了,他们可没有士子们的患得患失之心,一个个都等着榜单公布后,好抢着去中举士子那贺喜呢。

众人立在榜前,正榜一百二十八人? 副榜二十余人,两榜一共不过百五十人? 这里的小八千名士子注定绝大部分人是要失望的。

毕竟乾隆有旨,把直隶、江南、赣西、八闽、江浙、湖广列为大省? 准其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齐鲁、河东、中原、关中、川蜀、粤东列为中省? 每举人一名? 录送科举六十名。

也就是八十人取一和六十人取一。

金举人? 银进士,穷秀才,果然是如此。

“正礼兄!”

“德修兄!”

冀复礼在榜下找到张敬,二人聊了起来。

“怎么为何不见明堂兄(何志辉)与彦才兄(赵德安字)?”

张敬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唉,还病着呢。彦才倒本已有好转,可哪里料到前日去大相国寺转了一转后就又发起了热。”

冀复礼不由道:“可惜,可惜。”

虽然这能不能高中举人还八字没一撇呢,中原是六十取一,真没几个人有把握。但既然来应试一场了,放榜时候人不到现场,那多少有些遗憾。

两人正说话间,这时一排衙役走来,众人一并道:“放榜了,放榜了!”

顿时无数考生失去了读书人的斯文与体面,相互推搡着,都想争第一位的来看榜。

三年一桂榜。那张红榜承载了多少读书人的期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