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和珅很清廉(2 / 3)

次日他养足了精神,就带着厚礼登上了苏和泰家的大门。

苏和泰本人自然不在京城了,他老爹也病逝多年了,但家里还有一位老太太。只是身体不太好,被儿子的一喜一悲给伤着了,正养病呢。

不过苏和泰的夫人在家,看到是赵亮的帖子后,是又吃惊又喜欢。注意一下,这里的喜欢可不是男女事上的喜欢,而是喜欢在赵亮上门每每都送的厚礼。

赵亮钱来的容易,花钱就尤其的大手大脚。加之知道这位是爱财的人,那出手岂会小气了?

从最新样的首饰头面,到市井上最拿得出手的绫罗绸缎,再到一匣子品相不俗的野参——这东西在赵亮这里是最不值钱,他购买了些人参种子,就那么毫无技术含量的洒在了空间里,然后一颗颗的人参就自己长出来了。到现在也两三年了,放在外头就是二三十年,年份是不太长,但贵在一个个品相看起来都是绝佳,使之顺利成为这次一应礼物中第二珍贵者。还有一对珐琅瓷的银怀表,以及契约一张——京城松鹤楼的三成干股。可是把人给乐坏了。不由分说的就给赵亮打下了包票,“我家老爷再是遭了贬,家中也有几门靠得住的老亲,定给你护做全了。”

陈州府的松鹤楼有多么红火,她是亲眼所见的。这要是在京城里再发迹了,伊尔根觉罗氏的这三成干股就老值钱了。

不过这三成干股她也拿的心安理得,甚至都觉得还不够。

虽然饭庄酒楼这一行,是个真正凭本事说话的行业。人老赵家有自己的独门秘方,能把场子给撑起来,这本已经是老大的资本了。

伊尔根觉罗氏不过是敲一敲边鼓,撑一下场子,杜绝一些不长眼的家伙罢了!

但实则他们肩膀上担的重任并不比老赵家少。

京城里的贵人太多了,而满清入关后又有明文规矩,八旗子弟禁止经商,这是“大清铁律”。只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八旗子弟明着不好以身试法那就在暗地里投资,雇用手脚勤快,颇能吃苦之人为其经营,好以掩人耳目。

这饭庄就是八旗子弟们最为热衷的行业之一。

一是本钱少,二是他们自家也用的上。

在燕京城中,如今这种满汉合作的饭庄不要太多,且均开设在京城的闹市区,其字号吉祥典雅,院落清洁恬静,桌椅古香古色,一派富丽堂皇。

赵家的松鹤楼如果一直都不温不火的,那的确无须伊尔根觉罗氏太多太大的庇护,满京城的酒楼饭庄多了去了。可要想名噪京都,门庭若市,那真就必须有人在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