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登上宰执之位的人。
高州王氏也一度风光无限!
就算是吴王失国,王时雍跟着归附新朝,那也一样做的高官。
但谁知道时运就是那样的不济,归附新朝之后,王时雍就接连出错获罪,三年不到就从朝堂大员变成了平头草民,王氏也在高州丧失了先前的优越地位和影响力。
背负着夺职罢官的名头的王时雍,名头可不那么好。因为他的骨头软,在赵构与士林士大夫你来我往的时候第一时间站队赵构,士林声名大坏,今日一遭被罢官去了职,竟然是连王氏的家门都不能维持。人也是又羞又惭,又哀又怨,不两年就死了。
那之后的王家就更是倒霉了。
王德昌也是打小读书的,虽然在先前时候没能读出来,可在赵构改制后,他第一时间考中了秀才,在高州衙门里某了个差。人生前途还是很不错的。
可在王时雍倒了后,他也被人寻了差错丢“官”去职。
之后几年更是干啥啥不顺,等到皇帝划线时候,本来家底颇丰的王氏一族,赫然大半家户都落到了红线以下。
王德昌就是此列人。
家中竟然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亩地!
就依他一妻一妾一女二子的规模,一百二十贯钱的收入如何能有?
那五十亩田他可都是租赁出去的,每年租税,纳了粮税后还能剩下四十来石米,温饱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想要过得好也难。更别去想着年入一百二十贯钱了。
高州的官府对于王氏也很不友好,以至于去年今岁,王氏一族就已经是分崩离析。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扶着船帮,王德昌泪流满面,人都恨不得哭昏过去。
王氏也满面的悲苦,目光恋恋不舍的望着岸上,人也悲伤的不能自已。
倒是两人的长子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
高州故乡有什么只得留恋的?
当日叔祖罢官还乡,高州就已经无有王氏的立足之地。
这几年前程坎坷的何止是他家一户,整个高家都在走霉运,这岂能是真的天意?完全就是人为造成的么。
想到自己先前在书院遭受到的冷遇和嘲讽,这个年纪才十四岁的少年,心里对高州就半点留恋也没有。
既然老家已经没有了他们的活路,那就移民去么。
至少日子会变得更好不是么?
他家在变卖了资产后,手中本就有着一笔积蓄。且高州的五十亩地在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