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也让冶坑户主的生产动力大大升高。
整个利国监各冶坑的从业人员数额都在普遍上升,内中被官府直接掌控的一些冶坑,采矿伐炭人数都能超过五百人丁。
这儿本就是赵宋的四大炼铁基地之一,现在它的实际地位是有些在下降,可规模却越发庞大。
就是因为赵构的推动。虽然他无能力去跨越式的开发矿产,但转手推动一下宋朝的冶铁业却也是轻而易举的。
毕竟这东西是有利可图的,只需要朝廷松一松口,有的是人愿意出巨资来经营铁矿。
而徐州更是因为铁料市场的兴起而直接触发了其锻造业的蓬勃发展。
别的都不说,有了铁料后,只是去打造铁锅、菜刀、铁剪,那都是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成船的铁器沿着运河被送到了大江南北,或是在中原销售,或是被出口到日本、南洋,乃至是遥远的天竺、天方,铁锅等器物绝对是眼下贸易的抢手货。
这就使得徐州境内的锻造工坊扎堆,其有限的河段(泗水)两侧更是汇聚了一座座工坊,一辆辆水车耸立。配合着这些工坊的工匠,以及水陆间往来不绝的客商和那一船船的货物,可不就有一股无言的伟力叫日本上下都为之禁喏。
如果这些工坊是日本的……?
从徐州到瓜洲渡的一路上,藤原忠通不止一次的这样想,整个日本使团上下也都不止一人的如此遐想过。
如果这些工坊是日本的,那该多美啊。
宋人只是区区一个利国监的产铁就甩了日本十条街。
两国国力差异之大,由此可见。
“宋人工商之盛远越我国,财赋之巨亦胜过我国许多,吾忧国事,多日冥思,有所得。”藤原忠通下笔有如神,在一个随身的小册子上连连写道:“宋人报纸有言:商旅不行,货不能通南北,物不能尽其用,民不能得其利。民无利则不富,民不富则国无税,国无税则兵不强,兵不强则天下危。……
立国之本首在赋税钱粮。然今日之日本,半数土地化为庄园,余下虽属知行国,却多为皇族、廷臣所得。”
朝廷的赋税在连年减少,情况已经危及到了什么地步,作为太政的藤原忠通心知肚明。
在全国半数土地已经庄园化的现在,日本的庄园领主制已经彻底建立。
大量的农民成为庄园的专属农民,庄民生产粮食、农副产物、山林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品,这些产品除少部分用于满足庄民本身需要,余下的就是庄园主的财富。他们或是用来享乐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