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发展。
毕竟拓俊京是边军出身的名将,历经了高丽朝与女真的多次大战,在高丽军中,尤其是千里长城驻扎的高丽边军中,威望深重。
他现在这么一搞,直接就把金富辙的准备全都打乱了。
也叫赵构等大宋君臣为之目瞪口呆。
一个个倒是能猜出高丽定是生出了新变故,却也直到了五天后才得到了海东总管府的十万火急。
还是八刺沙滚。
伊卜拉欣将手里的书卷看了大半,似是有点困倦了,正要叫人备水洗浴,忽的有近侍进来,伏在耳边细声说了些什么。
他嘴角上立刻就浮现出了笑意。
“当真办妥了?”伊卜拉欣那点困意全都不翼而飞,兴奋的问道。
近侍依旧低声说道:“请大汗放心,一切皆已经办妥。”
“这就好。”伊卜拉欣一个字一个字的迸出来,在长老团的眼皮子底下搞鬼,哪怕他是大汗也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接下来就要藏好了,不得本汗命令,谁也不能轻举妄动。长老团的眼睛可都盯着本汗呢。”
近侍低头退出了宫殿,面上不动颜色,可心里却在感慨着。是啊,长老团也不是省油的灯,可也多亏了他们把眼睛盯向大汗了,要不然他怕是要废更大的力气才能把事情办妥。
呵呵,虽然这事儿是花费了大力气,可总算是办妥了大汗交代的事情,也不枉费这一番忙碌。
伊卜拉欣躺在软床上,这时候就觉得自己浑身都是轻松的。
他相信那宇文虚中接到自己示意后肯定会震惊无比吧。
谁能想到他一个堂堂大汗,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宋军,想的竟然不是抵抗而是顺服?
这传出去了,他伊卜拉欣会臭名远扬,千百年后都被人鄙视的。
可伊卜拉欣不在乎。
都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了,他还在乎这些虚名作甚?西方不就有句谚语: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伊卜拉欣现在就是这样想的。
对比自己的身后名,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将来,和子孙后代的将来。
他相信自己投靠赵宋肯定比投效塞尔柱人要好的多。
因为,不管是参考前头高昌毕勒哥的下场,还是从东喀喇的实际状况出发,大宋想要尽快的在东喀喇站稳脚跟,都必要善待他!
比之高昌回鹘,东喀喇距离中原不仅更加遥远,文化和信仰上的差异也比高昌要沉重的多。
佛教徒为主流的高昌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