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克星,大清劲敌(3 / 5)

多尔衮如何能把李自成打的那般凄惨?

虽说满清最乐意打的就是火器化程度不高的军队,李自成的兵马正符合这一情况。

但是现在随着阿济格带领八旗的马甲兵回援关外,多铎也带领两万八旗坐镇河洛、晋西,在李自成大举南下后,更要经略关中。

从汉中回援的八旗步甲,人数事实上并没有太多。毕竟阿济格先就从关中带回了两万来八旗马甲兵,现在回援的步甲怕顶多就是三万人,还要包括一些新编的蒙八旗。

范家为代表的晋商八大家,这两年可一直都在挥舞着钱粮从草原上招揽着活不下去的牧民,然后源源不断的充入蒙八旗中。这般合上京城的驻守八旗,再加上豪格手里的残兵,以及多铎派回的兵力,燕京的八旗鞑兵也就五万人上下吧?

再加上祖可法、许定国、刘泽清等带领的绿旗兵,那在沧州大战之前,鞑子手中肯定能有上十万人。但沧州之战败后,鞑子手心里究竟能有多少兵,就难说了。

但甭管咋说,要是只对着郑芝龙开始时候的那三两万人,多尔衮心里是不怯的。甚至还念想着再打一次‘绝地反击’的大胜仗来。毕竟满清在人数上的优势是实实在在的。

可现在郑鸿逵也来了,郑芝龙手头的人马眼看就翻了一番,蹦五万去了。三比一的优势变成了二比一且不够,这落差是真有点大了。

没人知道阿济格他们是不是已经发现了郑鸿逵的动作了,即便他们发现了不对,迅速往燕京回援。

时间正值盛夏,关外河水暴涨,也会给回援的马军带来不小的影响。

所以,多尔衮他们先就把关外的兵马抛在了脑后。就看眼下手里的兵力,对付起郑芝龙来,那不少人心中还真的很没底。

“事到临头,通州战事一触即发,岂还有再做更改的道理?”豪格才不乐意改呢。

改什么改?

他在通州都做好了准备,这一改可就全落空了。

何况,改又能改什么呢?

守燕京有不守通州的吗?那可是燕京的东大门。官道也好,运河也好,都是从通州过的,万没有不守的道理。而要守通州,他豪格现在通州的布局,那就是最稳妥的。

守住了通州,就掐住了郑军的往燕京去的路,这就是逼着郑芝龙分军。虽然后者人马多了,就是兵分两路,也不能小觑了。但这依旧是削减郑芝龙对燕京威胁的最好法子不是?

更有可能是,郑芝龙拿不下通州,就连燕京城都也不去了呢。

多尔衮揉了揉暴涨的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