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师助剿吴三桂(2 / 4)

心中不由得一惊,就好像如梦初醒,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个声音:“今日死生惟将军命!”

就是表态一切惟吴三桂之命是听。

吴三桂由是大喜。这才宣布决定:正式接待来使,要投降农民军。

要断绝关宁军投效李自成的希望,这话不能从吴三桂口中讲出来,而只能出自张若麒之口。同时他还请了顺天巡抚王永吉列席。

后者在昌平失守后没有逃回京师,而是直接奔去山海关。这跟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在太原失守后,没有奔回京城,而径直跑去保定是一个道理。

山海关张灯结彩,总兵府喜气洋洋,大开中门迎接了出去溜达一圈又回来了的张若麒。

然后张若麒这个很多辽东军将都认识的主儿,就张口在堂上放出了一个大炸弹。

总的来说就是一些张冠李戴子虚乌有的事儿。人李自成现如今还是仁义之师呢,可没有拷掠追赃,肆意的抄检百姓,jianyin掳掠。

张若麒这话换做流寇版的李自成还成,或是历史版的李自成也说得过去。但独独不能用来说现在的李自成。

满堂的关宁军军将都懵逼了,这咋回事?

是张若麒发烧烧糊了?还是吴三桂不投李自成啦?

谁不知道张若麒与吴三桂关系亲密,之前更已经在总兵府上住了多日。那他现在口中说的话,所表达出的意思,只能是吴三桂的主张。

后者一个字不发,只向一旁列坐的王永吉使了个眼色。

后者登场亮相,也放出了一个大炸弹——借师助剿。

借谁家的‘师’呢?自然是满清了。

“莫若请北兵(即清兵)进关,共歼‘李贼’,事成则重酬之。”

消息迅速的席卷山海关,张乐书的嘴巴都张大了,这吴三桂要是投降李自成,他还能理解。但这鸟人竟然要投降满清鞑子?

还借师助剿,说的好听,不就是为自己披了一层遮羞布么。

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内战中其中一方引入外藩势力最终逆转战争结果的情况,比如唐朝借回纥势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石敬瑭引契丹势力助战,击败后唐。但这两者的主脑人物都是谁?那可不是区区一介边将身份的吴三桂。

没有朝廷的旨意,吴三桂凭什么借师助剿?

但张乐书的愤慨半点也阻挡不了大势,甚至于他都急忙使人收拾行李,要登船去海,向觉华岛奔去。

吴三桂则还一本真经的发布檄文,说俺吴三桂堂堂丈夫,岂肯降此逆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