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应,让老太太别牵挂,他和二老爷,还有其它几位爷,身康体健,必定能再回来侍候老太太,让老太太宽心放心,请老太太一定要保重自己。”
程老太太微微仰着头,强咽回眼泪,半晌才点头道:“辛苦你了,好好歇几天再回去,跟你们奶奶说一声:我很好,嫂子侄儿、诸姐妹都好,已经在江宁安顿下来了,让她别牵挂。雄南八哥儿那里,烦你们大爷多多费心。”
程老太太说一句,柳管事答应一声,见程老太太没别的吩咐了,告退出去歇下。
一家人又忙了一个多月,将大太太和六爷两具棺木入土为安时,已经是六月酷暑了。
………………………………
午后,李丹若一身宽大的麻布衣裙,戴着帷帽,带着杨全夫妇,和姜彦明一起出了院门,往江宁城最繁华热闹的几条街逛过去。
“前天逛了东边,昨天逛了西城,今天咱们再把这几条街逛一遍,这江宁城最热闹的地方,就算逛一遍了,有什么看中的生意没有?”姜彦明背着手,和李丹若并肩,缓步走着,说着话儿。
李丹若看着街两边的店铺,“咱们在江宁只怕不能长住,那些大生意就算了,只能做些小生意,一是本钱要小,二是流转要快,最好开张就能挣钱,这种生意就不能再求挣大钱,也就是挣点活泛钱,贴补贴补日常用度,你想想,这样的生意,能有什么?”
姜彦明用折扇敲了敲头,有些不好意思道:“生意上的事,我真是一窍不通,都要辛苦你了。”
“你们姜家,从太婆起,都不在意庶务经营,都不怎么把钱财看眼里,我母亲也这样,清高得很,从前,我太婆活着的时候,常常说我母亲,吟诗作对,那也得吃饱了才能吟得出来呢。”李丹若一边看一边说着闲话。
姜彦明听的笑起来,冲李丹若拱了拱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
李丹若没理会儿他,指着前面一家极小的点心铺子,笑道:“去那里看看。”
点心铺子极小,三尺来长一条柜台,上面放着糙米糕等几样刚蒸出来的点心,李丹若示意杨全家的上前细细看过,又一样买了一点,出了铺子,接着往前逛。
姜彦明看着杨全手里提着的点心,福至心灵,拍着折扇笑道:“我明白了,你是想开家点心铺子?这样的铺子,就是本钱小,流转快,当天做出来,当天就能挣钱。”
“嗯,杨全媳妇从小就在李府点心房学活,做点心的手艺极好,当初跟着我陪嫁过来,大伯娘心疼的不得了,因为她这手艺,我才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