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 / 3)

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可是张凡却说: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只是一个字的修改,便仿佛从画面中重新映射出诸葛亮的万丈光辉!

至圣先师孔子,以圣人之身,尚且不敢想象的那种完美,在七百年后,被一个叫诸葛亮的人,真正实现了!

躬耕南阳时,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纵然有机会出世,却因为并不符合理想而放弃。

卧龙出山后,矢志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纵然事不可为,却至死都没有动摇。

诸葛亮!

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此时,画面中一道微光,迅速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光芒竟是起于张凡身后,起于那个从诸葛亮手中跌落,落在地上的鹅毛扇上。

居然!

还有后续?

亿万观众眼前一亮,目不转睛地盯着。

《典籍华夏》,第九期,主题为: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这是杜甫用来盛赞诸葛亮的诗句,其中羽毛二字,指的便是诸葛亮手中四季常摇的鹅毛扇。

现在,随着张凡那两句流传千古的评语说出,仿佛是诸葛亮的魂灵未远,用最后的力量催动鹅毛扇发出光芒,那微光越来越强盛,到后来竟是令人不敢逼视。

与此同时,跌落在地上的鹅毛扇,轻轻漂浮起来,仿佛是拥有了生命一般,在空中飘飘荡荡,落到张凡掌心。

张凡微笑,信手挥洒。

于是刚刚入手的鹅毛扇,再次凌空蹈虚,在虚空中光芒四射,重又化作一枚枚如醒世明灯一样的羽毛,在空中穿针引线,渐渐织成一幅十分熟悉的图案。

图案中,有巨大的书架顶天立地,将整个画面的背景,化作一派无上的庄严。

书架凝聚实体的那一刻,一枚枚裹挟着历史厚重,却又轻灵飘逸的羽毛,仿佛功成身退,惬意地散落在书架各处,为这肃穆庄严的图景,增添了一抹生机灵动。

张凡转身,从书架上恍若随意地拿起一本古朴的书册。

尘灰弥漫,那是一千八百年沉淀的岁月。

轻轻掸去书册上的灰尘,张凡轻轻翻动泛黄的纸张,仿佛再次翻开了那个乱世中英雄辈出的时代。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历史书又太大,装得下华夏上下五千年的风云。”

“在历史书上,随手翻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