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一个书生说,诸位是草原之上的人,想来十分清楚。等我们迁移过去,打下围栏,圈好地,那里将是你们这些人共同的草场,受朝廷认可与保护。」
阿斯夫站起身来,喊道:「我们每一户能有多大草场?」
郭三慈含笑,问清楚名字之后,抬手让其坐下,然后说:「阿斯夫问得很好,想来这也是你们每个人都关心的事。按照朝廷规定,每一户的草场,至少可以养五十头羊。」
阿斯夫眼神一亮,如此算的话,草场定不会小。
郭三慈的目光扫过议论纷纷的众人,目光中透着笑意。
草原上底层的牧民,并不是一些大明人想的那样,家家户户牛羊成群,一个人照管着数十头、上百头甚至更多牲畜,一个个富有得很。
可现实是,瓦剌底层的牧民,他们手中拥有的财富极其有限,别说几十头羊,就眼前的一百五十户牧民之中,超过八十户,家中连三头羊都没有,更不要说牛。剩下的六十余户相对而言,只是多了马驹、牛等,数量也少得可怜。
就像是大明一样,底层的百姓数量众多且穷困。
郭三慈清楚,这世界就如一座塔,底部的人最苦最累,承载了上层的所有压力,却是所有结构里面最大的部分,瓦剌也不可能逃出这个规律。
五十头羊的牧场,对于绝大部分瓦剌族人而言,已经足够大。
一个五十余岁的男人站了起来,声音有些嘶哑:「听说大明百姓一律纳税,我们是否也需要纳税?」
郭三慈微微点头,正色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你们用了朝廷的草场,缴纳给朝廷一定的税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鉴于瓦剌新迁,如大明百姓迁移,当享受朝廷免税三年之策。这也就意味着,三年内,你们不需要缴纳任何税目,没有任何官员会找你们要东西。」
「那三年之后呢?」
「三年之后,草原上的税目一律折色宝钞。」
「宝钞?可我们没有宝钞啊。」
牧民有些着急起来。
这些年来,朝廷与瓦剌、鞑靼做过不少买卖,但这些买卖环节基本上不见宝钞的影子,主要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我牵你一头羊,你拿我一口锅,我要了你这头牛,你拿走这一堆盐,成就成交,不成就不做这买卖。
在交易中,铜钱是存在的,不过数量也很少。
大明不打算在草原之上推广铜钱,也不打算继续坚持以物易物,而是决定使用宝钞来控制草原的一切买卖交易。
郭三慈笑道:「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