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莫斯科海(2 / 4)

豪的打手和看家护院的工具。想成为利剑插在敌人心脏那是绝无可能了。

正是这样的原因,幸存的佣兵包括内森和卡本都不认为这次行动能让美军出动核潜艇运载他们,他们的雇主这次比较大方,出的钱很多,当然他们这些幸存者并不知道奥尔德里克还有额外的封口费。以他们以往的经验来看,美军主导的行动通常在经费上比较抠门,但物资还是比较充足的。

这次偷袭海上浮岛的行动,明显的属于报酬多,但是物资供应不充足的情况,很多装备都得佣兵自己掏钱买,这与美军一贯的作风不符。美军对自军的兵员很大方,但对防务承包商都百般克扣,更不用说给小佣兵超额报酬了。而且美军有足够多的防务承包商替他们干黑活,根本用不着请奥尔德里克这样的二流佣兵组织出动。

卡本当初被带走之前仔细回忆了上潜艇之后的情况,他们被带到专门的船舱休息,吃饭都有人送来。那些潜艇人员的服装看起来也不像是美军现役人员,既没有军衔也没有统一的服色,倒是很像某个军事承包商又或者买了潜艇的超级富豪。

总而言之,他们不认为这是美军的作风。

伊蒂汇总了这些情况,把报告提交给代理舰长阁下阅览。刘锦鹏看完这些资料也觉得摸不到头绪,他觉得这样似乎像是钻进了对方的圈套,于是转而用利益相关法来罗列可能的幕后者。对海上浮岛怨恨最深的应该是石油相关利益者,海上浮岛代表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利用前景喜人,自然会触动石油派的蛋糕。

但是中东产油国并不希望油价太高,欧佩克还在不断的增产,意图打压国际油价。欧洲方面很欢迎欧佩克这样的行动,只有美国方面对此表示了不认同的态度,其中尤以国际能源集团反应最激烈。而且巧合的是,国际能源集团也曾派出谈判代表来钛星集团商议购买海上浮岛的事情,当然最后他们都失败了。

这会不会是所有事件的导火索呢?

由此分析得知,所有的利益攸关方里,国际能源集团是嫌疑最大的。国际能源集团在美国掌握了大部分能源产业的份额,集中了好几个石油家族的利益,他们的触角甚至可以渗透到政府各大部门,国防部和美军自然不在话下。

收买或者说用各种借口调用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担当运送佣兵的任务,这对国际能源集团并不困难。但是目前唯一的问题在于,国际能源集团为什么不调用那么多防务承包商来做这些事,而非要找奥尔德里克这样的小佣兵组织呢?

伊蒂的猜测是:国际能源集团不希望这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