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让铁锭非常坚硬,抗酸性强,当被抛光后会呈现出带白色或银色,这就是大名鼎鼎天竺镔铁(乌兹钢)的最初形态。
但制作成兵器需要更多的工序,经正常铸造的钢锭很硬,经锤打后也不会有凹痕.故需用特别含有铁锉屑或粉末状铁矿石之粘土混合物覆盖,从而强化钢锭的脱碳.把钢锭重新加热到火红色约7000c至9000c后,再通过锤打作硬度试验.重复此热处理过程,直到金属过到足够的软度以便锻造.
这样韧性高的波纹熟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硬铁微粒.使得刀剑武器可以具有非常锋利的刀锋.而且也非常坚韧而不会折断的刀身.而且由于耐酸蚀很不容易生锈.可以成为世代相袭的传家宝。
但相对的制造的费时费力.是超乎各位的想像.通常要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而烧结的铁饼成功率又很低,让这种金属在当地乃至遥远的安息大食,成为一种价值不菲的特产。
一同起获的还有没能带走的十余万斤玄铁,数十万斤铁矿砂,以及上千件成品和半成品兵器胚子,还有大量财物和钱币,显然这曾经是一个相当富庶繁华的集镇,更够建立起像样的城围,这在他们一路上所见的城邑中是不多见的。
疲惫不堪的追击部队,终于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就地大兴土木,将这里建造修缮城一个新的据点。
就是这么一次大反攻,破天竺小国五个,得城大小二十七所,户口近四五十万,不过其中天竺***都逃散到山中,或是乡野,需要时间慢慢清检出来,才能派上用场。
裹挟而来的天竺兵奴也有万余人,皆有武器,甚至还有少量的铠甲或是坐骑,并且大部分人都参加过三场以上的战斗冲阵而活下来,并经过漫长的行军没能跑掉或是死掉,算是比较有经验的炮灰。为了得到口粮,财物,甚至是女人,他们已经麻木的可以向任何人挥动武器而毫不犹豫。
遇到迎战的敌人,他们会最先发动冲锋,打乱敌人的阵型和组织,为唐军本队创造机会。如果是据点和城镇,则成为他们狂欢的盛宴,只要能打破进去,就可以拿走他们所遇到的任何人和东西,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唐军的伤亡和损耗。
而没有战斗的时候,他们就随唐军小队,组成一个个捕奴队,将那些逃到乡下和偏远地方的天主百姓搜捕出来,补充随军兵奴的消耗,按照人头获得食物或是女人的奖赏。
虽然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地的残败,但是更多来自贫瘠穷苦山区的吐火罗人和安西归化的百姓,会从北方有组织的大量迁徙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