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所属的各种作坊工场,以教授当地人先进的技术,这些年也为大食国做了不少事情。
由于他们种族特征太明显再加上语言文化的障碍,大食人也不太担心他们穿越万里茫茫沙漠和重重关卡逃亡的问题,渐渐的对他们看管并不是太严格,有一些还被赐予了官职和自由,象我打听的那位杜佑被释放后,已经随商队跑西边去游历了。许多人已经在当地成婚落户了,这些分散在大马士革周边各地,据说也有数千之众,被称为“tamghai”的群体,其中一部分,就参与了神赐之土,巴格达新都的营建工程。甚至有人当人了城市核心木兰巴广场的监督。
因此看到故国来人,特别还有人关注寻找他们的消息很激动,还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帮助。
由于,
老皇帝还京的事宜,还有一大堆东西要筹办,还有一大堆利益纠葛要扯皮,因此事情稍稍上正轨后,我再次老毛病发作,以陪伴家人的理由逃避公事,带着家里的大小女人们,出门春游去了,当然打的招牌是去劝农促耕,视察大唐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面貌。
此时,正是成都民间被称为采青的时节,在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绵绵春雨到来前,各地百姓们会在抓紧清理田垄沟渠池塘,开埂引水,砍掉茶树果木上积年枯败的枝干,修缮围墙房屋,将箱笼里的衣被翻出来晾晒,然后摘下榆树等新发乔木的嫩芽,用盐酱炒炒伴上面糊米浆,调一大锅浓稠的羹汤,叫做讨春,也叫采青。山里的居民还会小范围的放火烧山,将积累的枯枝败叶烧掉,顺便驱赶冬眠醒来觅食的野兽。
在这段时间里。
带着她们到乡下的田庄里去挖竹笋,讨野菜,挖冬眠的黄鳝,吊刚醒来觅食的石鸡,品尝各地应节时令的特色家常菜,在万岁池斗船,放风筝,在岷江上参加祭白龙神,放灯船,看那些鱼户撒下开春第一网,叫做捞春水,在部分冰水还没化的河段,还有人乘晴日正好,潜捕石头下冬眠的美味冷水岩鱼。
然后开个野外烧烤诗会,然后顺便在路过的田庄里,收了一大堆诸如白烟肉、黑鱼干、腊鸭、风鸡、干核桃、柿饼、山楂糕、麦芽糖、甜蔗烧、蒸面酥、糖人、咸鸡子、醋姜黄、豆酤酱什么的,甚至还有去疾避疫草药、凉茶方子之类等,都是各地农庄,军属百姓送的稀奇古怪的土产和各色礼物。当然也不是白拿人家的,回礼都是一些布帛茶盐书纸笔墨,不太贵重却很实用的日用品。
累了就落脚在某个村子里两天,象大多数男耕女织农家一样,顺便体验一番亲自纺纱织布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