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去了,既然从下面走不通,也就只好走走上层路线。
胖老头刚走,莫日根就领着一家人来了,除了妻子和两个娃子之外,还有父母双亲,都是年近六旬,但是身子骨都十分硬朗。
俩娃子都和奇奇仿上仿下,一个上三年,一个还没上学。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有所倾向,所以像赫哲族这样的六小民族之一,允许生二胎。
对于这一大家子的到来,胖子是打心眼里欢喜,帮着安家落户,腾出三间房,锅碗瓢盆还有生活用具啥的,都给准备齐全。
落脚之后,莫日根就拉着胖子前往南洼子,他最关心的,还是那里的大鱼。
时间已经将近十月份,正是金秋时节,即使莫日根不来,胖子也要去南洼子。不为别的,那些候鸟,也到了该保护的时候。
估计没有一个鸟类保护基地能像胖子保护得这么彻底,直接收进木盒,在里面生息繁衍,等到来年再出来的时候,数量足可以翻翻。毕竟在木盒里面,它们没有天敌,更没有人为带来的灾难。
俩人都骑着马,信马由缰溜达到南洼子,只见稻田里面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都耷拉着脑袋。稻田里面已经放水,就等着收割了。
“胖哥,你真是福将啊,一回来,这青稻又恢复原来的模样。”王二彪子一逮住胖子的影,就拉着他的胳膊,眉飞色舞白话起来。
胖子抓抓后脑勺,一个劲嘿嘿,然后就被莫日根拉到水边。秋天到了,正是鱼儿最肥的时候。
“胖子,俺撒网,你还是下河捞吧。”莫日根对胖子赤手抓大鱼的本事也十分羡慕。
听他这么一说,胖子摸摸胸脯子,脸上露出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俺这鱼尾巴纹身刚消啊,好家伙,小溜疼了一个月,干脆,俺还是用鱼叉吧,站在木筏上比较保险。”
“这样不好吧,一叉子下去,鱼皮肯定出俩窟窿。”莫日根搔搔鬓角的黑发说。
“那俺还是给你划木筏子算了,有俺这大块头压阵,省得叫大鱼把筏子弄翻。”胖子干脆给自个安排了个轻巧活。
莫日根也拿他没办法,两个人只好上了木筏,胖子干脆逆流而上,反正有的是力气。以往捕鱼,很少到上游去,正好摸摸那里的情况。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荡漾在河面上,秋风徐来,水波不兴,胖子也不觉来了兴致,扯着嗓子唱起来。
莫日根掏掏耳朵,然后拿出两个棉球塞进耳朵眼,估计是实在受不了。
越接近上游,水流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