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施政(3/5求收藏)(2 / 3)

【铠甲:4(副)】

【武器:弓箭()、长矛(4),腰刀(),火绳枪(),来复枪(),柯尔特转轮手枪(支)、加农炮(门)...】...

这天时间,朱弘桓也没有闲着。

一边带着民夫开始大开荒,一边整编军队和制度。

首先,成立大都督府,统管军队。

他本人自领大都督,设置左右都督,分别由武晟元和卢天海担任。

其次,军队大规模缩编,从九千多士兵缩编到一千人。

这一千人要么曾经是职业军人,比如鲁王府侍卫,明郑政权的溃兵等等,有一定的军事基础。

要么是此战表现比较好的青状。

说白了,就是杀过人,见过血的。

但是剩下的青壮朱弘桓也没有浪费,编成了个千户的民军。

然后再以这个民军千户为基础,在盆地里建立了个小村落。

此举的目的很简单,打破家族式的垄断。

要知道,这万多大明遗民来自几个大家族和十几个小家族,家族族长和长老在家族内极具话语权。

而朱弘桓携大胜余威,强行将这些家族拆散,瞬间就将这万多人彻底的捏合在手中。

至于这些家族族长或长老,朱弘桓成立了类似于‘国会’的组织,名为‘国老会’,一是给这些族长养老,二是也给他们一颗甜枣。因为这个‘国老会’有一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而真正的施政机构,则是内阁。

内阁下设机构,和大明机构差不多。

朱弘桓不是什么政治天才,所以暂时没有对这些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而且他手里全是老牌官僚,你让他们学世纪先进施政经验,他们还认为你是疯子呢。

不过朱弘桓是施政方针中却有两点不同。

第一:取消大明存续几百年的户籍制度,大幅度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虽然大明‘士农工商贱’的户籍制度在内地早就崩坏了,但是在夷洲岛依然得以存续。

第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岁以下,不管男女都要参加半天的义务教育,如果家长不同意,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至于其他方面,他则全部交给李泰言去处理。

他本人的绝大部分重心,都放在军队上面。

这是一个乱世,只有枪杆子握在手里,朱弘桓才感觉到有一丝安全感。

只是...

粮食不多了啊!

区区石,也就是天的口粮而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