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严重的干旱。
说是严重,其实放在后世的现代社会里也就那样……撑死了也就是多几条新闻报告说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了……
但是在明末这个技术能力以及生产能力严重落后,水利设施几乎为零的时代里,这种程度的干旱已经是严重影响了当地民生。
大楚帝国自从南下控制南阳府、襄阳府之后,几乎就一直在想办法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
先是肃清了匪患,让当地民众没有了流匪或官兵的威胁。
再然后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拨下大量钱粮招募当地活不下去的流民,贫寒子弟用于修建各项水利设施。
同时也号召当地的士绅们以及普通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自己的家乡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同时又以免费发放以及免息贷款并行的方式,提供当地百姓粮种,农具,以便农民们恢复生产。
这些政策对于当地农民,尤其是那些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的佃户而言自然是大好事。
但是政策的施行也是需要人去做的,这么大笔的钱粮花出去了,上头尤其是天子罗志学是要看到效果的。
如果钱花出去了又没看到效果,别说陛下会有意见,就算是其他部门都要有意见了。
其他部门为什么不满?
因为去年商议最终决定给北方几个府拔给钱粮以赈灾的时候的,这钱是有了,但是这些钱可都是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来出来的。
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虽然去年很高,但是军费开支也大,绝大部分财政收入最终都是变成了军费用在战争上。
这留给行政各机构的经费可就没多了,而这些行政经费又被税务部以及工业部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这留给其他部门的就更少了。
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大部门争夺经费的非常激烈。
当时的农林部,以恢复北方数府农业生产,赈济当地灾民的理由,硬生生从其他各机构里抢走了一大批经费。
赈济恢复民生嘛,其他人也没意见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但是你农林部要是拿了钱不办事,或者把钱都花玩了又办不成事,那么可就别怪其他几个机构的大佬们翻旧账了。
为此,农林部的人也是压力非常大,而具体负责此时的农业司就更是压力大到没边了。
而宋启经作为农业司的人,刚投身大楚帝国这个大家庭后,就开始了脚不沾地的当官生涯。
每天早出晚归,处理着似乎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各种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