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此时拦我去路吗?”
梅振衣叹了一口气:“我真是多事啊,后来才明白你是故意去洛阳领罪地。”
法舟一瞪鸟溜溜的眼珠:“梅公子此话何意?”
梅振衣:“你还装!以你的神通境界。当初在长安有人拿话套你。我就不信你真能上当。无非是故意中计,找个机会到洛阳朝堂之上,亲眼见一见武后本人。请问法舟大师,你究竟看出什么眉目了?”
法舟不装糊涂了,锡杖顿地道:“梅公子。你究竟想问什么?”
梅振衣稽行了一礼:“想请教一个问题,我曾在不同的地方见过武太后两次。感觉却不尽相同,以大师法眼所见。其中有什么玄妙吗?”
法舟:“听你这么问,还没有出神入化境界吧?”
梅振衣:“是地,所以才来问你。”
法舟:“佛门净白莲台*,修成十二品莲台化身。包罗所见世间万象。与丹道阳神化身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玄妙不尽相同。”
梅振衣:“原来如此,多谢大师指教。”
法舟看着他,表情有些奇怪:“你真听瞳了吗?”
梅振衣:“就算一时不解。记住了。日后也可慢慢了悟。”
法舟背上包袱,扛起锡杖道:“那你就慢慢了悟好了。若没有别的事,贫僧还要赶路呢。”
梅振衣一伸手挡在他面前:“不着急,还有一问。大师究竟是谁?”
“贫僧法舟。道友何必此一问?”
梅振衣缩回手笑道:“对对对,我这一问确实多余。但这支锡杖扛在你肩上,怎么看怎么别扭。就像是偷来的一般。”
法舟不高兴了。小脸一沉道:“昨日你也在殿上,明明知道是太后赐我地!”
梅振衣还在笑:“是是是。我没说你是偷的。就是觉得别扭。这种三耳九环锡杖。可不是随便能赐人地,要么引法渡众生。要么渡众生往净土,总之有接引之意。”
法舟反问道:“你又不是和尚。怎么知道这些讲究?”
梅振衣:“我的启蒙课业老师,是一位佛门师太。偶尔听说过一些。”
法舟:“你也知之不详,但总算猜对了。这是当年玄奘法师的锡杖,他可不就是引法渡众生之人?”
梅振衣:“武后居然赐人此杖?”
法舟地表情有些夸张:“你不知道吗?有人说武太后是弥勒菩萨转世。弥勒菩萨不就是渡众生往净土之人?”
梅振衣:“有人说你就信啊?就算武后自己相信,大师你也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