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回、昔者蝶化庄周梦,孰分振衣与梅溪(3 / 6)

灵山 徐公子胜治 4818 字 2021-06-08

钟离权师父的那些话。钟离权没有回答,那就趁这个时间,去灵台中问孙思邈吧。

灵台中孙思邈还是慈祥的长形像,听见梅振衣问的话,微笑着说了一番道理——

钟离权为什么要立那一戒?修行中关于“欲”地戒律从来不是为戒而戒。就以色戒而言,立戒本身解决不了*勾牵,如果心性洗炼不够,就算你不破戒,一样会被心魔所扰。不能干地事情还不能想吗?定境中这一想,麻烦就来了。

那为什么还要立戒?如果心性境界不到。又不以戒律节制的话,容易食髓知味沉溺其中,那么修行地心性就很难再穿凿了。况且在炉鼎未成,气血未足之时,万一纵欲过度,就别谈什么心性了。连修为都会退失。

所以为“欲”立戒常常是一刀切的禁止规定,不是从根源上解决,而是防微杜渐,直到修行自己心性境界已足,无需此戒也能约束心性。到了那个地步,所谓的戒也就无所谓了。再比如说色戒,修为到了一定地境界之后,还要依着这一戒的约束才能不受勾牵。本身就是着相。

世人常谈着相不着相,其实只有大成真人才有资格谈“着相”一说,达不到这个境界很难分清何为本、何为相。

一般门外人不懂,修为未到大成的修行弟子也不明白,再加上各人的资质、悟性千差万别,所以师门立戒是一刀切到底统一约束,无法也不能公开解释清楚的。否则容易遭到门外人妄议,也可能引起种种误会。

说到各门戒律,依据师传道法的不同,有地是贯穿始终的,有的是师父临时给特定的弟子立下的。比如钟离权欲传授的丹道,并不戒男女之事,却根据梅振衣的情况,临时给他立了一戒。假如梅振衣自己破了戒,师父可以不收他为弟子,又或他的心性境界到了。这一戒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钟离权会说梅振衣问地那一番话是废话,他没解释,灵台中的孙思邈给讲透了。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也是定境中的梅振衣自己悟透了。

贯穿始终的戒律也有例子,比如说孙思邈收梅振衣为徒时,让他受了一戒“勿为含生之害”。这一戒也很有讲究,它与一刀切的“不可杀生”是不一样的,贯穿梅振衣修行的始终,只要他还认孙思邈这个师父修医家道法,就得守这一戒。

话说到这里。梅振衣道:“多谢师父点明,腾儿知道了。”

孙思邈道:“你知道了,却没有真正地参透,仅有悟性不行,修行中需要历证方可。腾儿。我见你心思有此杂乱。可知其中源由?”

梅振衣:“知其中源由,却说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