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京城噩耗(2 / 5)

地藏天 江南白鹿生 4400 字 2021-06-08

的人物,于是后来就有了琉璃厂的捏古斋。行里头的人从顺道而来到慕名而来,又十年不到,竟成络绎不绝之势。自此,袁氏一族,成了京城的名门,连直隶总督和王爷贝勒也成了坐上宾,一时风头无俩。而袁六喜做的几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里面,被传得最神乎的,是他第一个发现清陵被盗。缘由是有人拿了上好的珊瑚来私售,世上珊瑚多了,但那珊瑚一到袁六爷的手里,他就断定是慈禧太后的随葬品,本来坊间不信他有这么神,直到几天后报纸登了皇陵被盗,这事情才成了奇闻。此后袁家几代人个个神通,只是因为生错了年代,战乱不停,才使得捏古斋始终不温不火。直到袁青虹的老子袁凤桐上山下乡回来,重开了捏古斋,才有了现时的规模和声名。如今这家世传到了袁青虹手里,只要懂行的,谁不得好生伺候着。对了,这里说的干货,可不是指鱼干茴香,香菇虾皮,水里捞出来晒干的,温州城多的是。这里说的干货,是指正常流通的古玩,之所以叫干货,是江湖上的人特意做的区分,以便和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东西有个分别。至于湿货,你知道的,就是盗墓贼从陵墓坟冢里盗挖刨掘出来的东西。日子好了,干货流通起来也就迅猛,袁家做的主要是私人倒手给私人的东西,这些东西明面上都有来路。真正玩古董的人,很多不去拍卖行,不是嫌拍卖行赚差价不划算,而是因为拍卖行太开阔过于亮堂,他们不喜欢在亮堂的灯光下拿这些东西,既然是合法正当的,为什么不那么光明正大地去交易?这个谁也说不清,反正这行里面除了那些港台老板,很少有真正的行家会频繁地往来于拍卖行。揣着支票去拍卖行的人,叫买古董不叫玩古董。玩就是要明白这个物件的性质,价值,来路,然后通过行里面的人脉,去打听去鉴定去争夺,从很多想要的人里面,通过手段和计谋把它弄到手,这才有意思。中国人讲究事情要做得有意思,这个很重要,揣张支票就能马上弄到保险箱里的,那会少很多趣味。就像中国人去菜市场买菜,聊两句砍点价拿点葱甚至吵个架,很重要,这才叫生活,直接掏钱买完走人的事情,那叫消费。一句话,一个过程里面会藏着文化遗痕和价值观,而一个结果里往往这种意味极其淡薄。尤其买古董,那个博弈的过程和那个到手的结果,必须一样有意思,否则不但自己觉得无趣,行里面的人也会瞧不起你。只有这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袁家的金字招牌,很多人才有饭吃。袁家不做湿货,人尽皆知,既是他们祖上的遗训,也是不能破的规矩。可没有湿货,世上哪来那么多干货,湿货出来后捣上几手不就干了?话是这么说,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