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机械骨架的宽度达到了两指半的程度。同时为了能够举起比等离子步枪沉重得多的‘斯巴达’炮,我就让科塔娜加大了用于驱动动力甲四肢行动的电磁肌肉的比重,最后‘巴巴利安’就要比‘虎’式多出了63%以上的电磁肌肉,这使得这台动力甲就可以轻松的单手托举起超过一吨的重物——试作型的斯巴达炮差不多是三十公斤的样子,但真正定型的最终版本其重量就达到了60公斤。
然后在完成了手臂部分的设计后我和科塔娜特然就发现我们两个玩的有点过头了,‘斯巴达’炮撑死了才几百公斤,数据溢出实在是有点多,虽然放着不管就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过身为吊丝的哥们儿我就觉得实在是有点浪费。最后哥们儿并没有削减手臂上的电磁肌肉,而是让科塔娜将原本的‘斯巴达’炮做了一番魔改,新的‘奎托斯’炮就是一门拥有两根四联磁轨炮的超级大杀器。奎托斯,江湖人送外号奎爷,斯巴达将军。奎爷的事迹不知道的看官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咱在这里就不凑字数了。
一番改造之后原本只能单发射击的狙击炮就变为了能够连发的机关炮,单枚最高能够以三马赫速度飞行的弹丸就已经够夸张的了,被科塔娜一番魔改之后相同时间内新磁轨炮就能够发射出近百倍的炮弹,其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虽然使用了全新设计的供能架构并且降低了磁轨炮发射时所需要的能量,这使得就单发炮弹的威力来讲‘奎托斯’就要比‘斯巴达’稍微逊色一些,不过高射速带来的数量优势直接就弥补了这16%左右的动能削弱。而‘奎托斯’炮虽然采用了类似加特林机关枪的多枪管设计,但其射速就远不能达到希望国M134那种夸张的6000发/分钟,毕竟后者在射击时所需要做的只是将子弹的底火点燃而前者就需要为发射部填充能量以激活磁轨。
新‘奎托斯’炮所能够达到的最大射速为250发/分钟,不过在这种模式下绑定在炮管末端的储能槽在两次发射间就只能被装填80%左右,因此其弹药的动能会进一步降低,但将射速降低到180发/分钟,储能槽就能够百分之百的完成充能。在增加了一堆额外的设备以及7根炮管的同时其重量就也直线上升,最终定型后的‘奎托斯’炮的重量就达到了800公斤的程度,好在即使这样新磁轨炮就还远没有达到机械臂托举重量的上限(机械臂的额定负重载荷为1.3吨,最多可以托起1.8吨的物体)。虽然这样,作战的时候如果只能将‘奎托斯’炮拿在手里的话是在就有一些不方便,因此动力甲的背部就还被设计了两支机械臂用来在不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