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的父亲发奖,军队内部都没有进行通报,很多战友都不知道这件事。
当时的中国军队非常的纯粹,朗然的父亲所在的团级部队战后回国就被边缘化了,上级领导也是不愿意提起这个部队,这个部队原来的团长在战场上就被免职了。
回国后上级陆陆续续派了好几个团长,但是都是跟走马观花一样没过多久就调离了,而部队的其他人也慢慢的开始走关系,纷纷调离。
朗然的父亲却坚持要呆在自己的部队,怎么也不肯离开,即使有部队上级领导的刻意关怀。
朗然的父亲坚守着对自己部队的那份难以言语信念,就这样慢慢的一步一步成为了那个部队的团长。
朗然的父亲对为保护他,保护团的荣誉而战死在越南的战友感到愧疚,上任后一直很努力的在为部队的重新崛起做努力。
通过一件事就可以了解朗然的父亲做的多么辛苦,为了拟补在文化上的不足,他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硬是在不停止训练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一切的闲暇时间,仅仅三年就通过自学在部队学习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文化课程,最后拿到了当时含金量很高的高中毕业证。
朗然的父亲从参军,到越战,到战后回国直到退伍之前,他没有回家探亲过一次,任团长后更是每时每刻都在狠抓部队的训练,希望能改变部队的不利局面。
因为朗然的父亲当团长的时候,已经传出了要裁军的消息,如果再不争取的话,对于一个有瑕疵的部队,朗然的父亲的部队肯定是第一时间要被裁撤的。
但是当时国内的军队很多,战争很少,朗然的父亲一直找不到机会来证明自己的部队。
但他的努力得到了上级的青睐,上级曾想把他调到一个新的部队任军事主官,朗然的父亲拒绝了,他在等军区最后一次的大演习,他希望通过演习来证明自己的部队,给战死越南的战友一个交代。
事实非常残酷的打击了朗然的父亲,他的部队在演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被从参演部队的名单里划掉了……
最后的机会也没有了,而后在中国那场“百万大裁军”中,朗然的父亲的部队没有任何悬念的被裁撤了……
尽管部队领导多次找朗然的父亲谈话,希望他能留下,因为当时上过战场而又非常努力知道学习,有带兵经验的部队年轻军官很少。
但是朗然的父亲对于部队被裁撤一直是久久不能释怀,他心灰意冷,觉得辜负了战死在越南的战友,最后他坚持随着部队的裁撤复员回家。
复员回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