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圣童道法大成之时,三位仙师便一同退隐。
“没想到才过了一百一十九年半,恪仙师便寿终归天了,享年五百二十一岁。教众们安葬恪仙师之后,便遵循他的遗志,从三名圣童和九名教内杰出弟子中选任天主。最后独孤氏的首代圣童德服众人技压同侪,被大家拥立为天主。
“自此之后,我们一线天圣教便依此制度传承至今。其间虽也曾有过些许波折,但总体而言,还是一帆风顺的。而我们圣教自从施行此制以来,天佑人归,门中弟子和教下生民越聚越多,积五千年之功,始有今日之局。
“至于远比本教历史悠久的其它几大门派,诸如幻风堡、乾元谷之流,都已是日渐衰颓,朽腐不堪;即便看似香火鼎盛的玄都山、梵天寺之类,也早成了死水一潭,积重难返。相比之下,我教恪仙师当年力排众议改制革新,实在是功德无量之举啊。”
※※※※※※※※※※※※※※※
苑老夫子滔滔不绝地讲到这里,终于打住了话头,抿了一口清茶,缓缓说道:“好了,今天的圣史课就是这么多了。你们先出去玩儿一会儿吧,稍后咱们再讲一堂经课。”言毕微闭双目,凝神入定。
群童对苑老夫子的长篇大论老早就深感不耐了,闻言纷纷起身离座,连跑带跳地冲出水阁,结伴到曲桥上或塘岸边嬉戏玩耍。
※※※※※※※※※※※※※※※
注一:我最初接触仙侠小说是在二〇〇五年底,至今也只看过三四部,而且都没看完,因为作者们还没写完。在阅读这些小说时经常令我感到困惑的是修道者的年龄问题。一般来说,修道者通过勤修苦炼可以延年益寿,但具体寿数能有多长,与凡人寿命的对应关系又是如何,却没有清楚的交代。所以我在构思自己的仙侠故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给修道者的年龄做一个明确的设定。
在我的构想中,戚耿吾这一辈人应该是修行有成的青年人。可是按照我最初的想法,修行有成至少也须历时百年,不能想象活了一百多岁,历尽世间沧桑的人还能保持那么年轻的心态。虽然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心理年龄远远小于实际年龄,但细想起来终究有些别扭,还是索性给修道者的年龄与凡人的年龄规定一个硬性的比例为好。
《庄子?逍遥游》中有言道:“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也就是说,“冥灵”的一岁用人类历法来算就是一千年,“大椿”的一岁则为一万六千年。不过这些数字对于人类来说未免太大,而我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