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耿吾抱着独孤擎疾飞一日一夜,越过凌祭崖南方的莽莽群山,于次日平明时分来到地寰山南界的狭长缺口“一线天”险峡。
地寰山山势连绵,形若圆环,只在正南方开了这么一道宽仅两丈的狭长缺口。这道险峡长逾五千里,直透地寰山山环。峡道两侧壁立千仞,峭壁危崖宛如刀削斧劈而成。
上古先民初入地寰山时便是经由此处,因见长峡两侧绝壁摩云,头顶天空挤成一线,故而名之曰“一线天”。后来虽又出现“地寰山”、“天宇山”、“凌祭崖”等诸多名目,但外界之人仍将这方圆数万里的区域笼统称为“一线天”,这也是戚耿吾所属圣教名称的由来。
一线天险峡险由天生,势极地利,易守难攻,实为防御外敌的绝佳处所。六千多年前南荒妖族横越雷池火泽进犯中土,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直至这一线天天险之前,才被圣教先辈集结的修真高手硬生生遏住势头。
其后六千年间,人类与妖族无数次激斗都是在这峡口左近进行。经年累月的鏖战之下,原本宽仅两丈的峡口竟被来犯妖兵撕开一片宽约一里、纵深近五里的椭圆形谷地。峡口两侧的数座山峰均被摧平,继之而起的崖壁上布满了大小深浅各不相同的斑斑凿痕,历次战事之惨烈犹可想见。
此刻一线天峡口处的山谷里正是烟尘弥漫,兽吼震天,成千上万的异形妖兽犹如潮水一样自外涌入,狂啸厉吼声中,势如疯魔般向峡谷内冲去。
峡谷两侧的崖顶上环列着上万名身穿红衣的精壮男子,尽是职司守山的一线天教众。
三日前的正午时分,一线天外突有大批难民扶老挈幼而至,均称自己是地寰山南方数百里内的居民,几天前接到一班和尚、道士从南疆带过来的消息,说是大队妖兵冲出卫灵关,一路向北袭来,所到之处见人就杀。百姓们群相惊恐之际,那些和尚、道士们又为他们指出了一条生路,让他们赶紧到一线天求救。
守山教众眼见这些难民长途奔命之下,饥渴疲惫,委顿不堪,一些孩子更是啼哭不止,不由心生怜悯,便放他们避入一线天峡道。一面派人飞报南华殿殿主江齐山,请示裁处。
江齐山闻报时已是次日深夜,忙带着传讯弟子赶往正阳殿参见秦昼轩。
秦昼轩当机立断,传令南华殿部下半数弟子移守一线天峡口,余人将难民引入峡道中段妥为安顿,待击退妖兵后再护送他们出山归家。
戚耿吾其时正同聂冲霄一起帮秦昼轩批阅四方殿呈上来的各种文书,听知此事后,马上便想到那只逃回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