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太大吨位的。而樱花重工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小吨位的化肥生产设备,早就已经被淘汰了,顾客就只能购买他们的高吨位的设备,如此以来,设备有可能被闲置,还要花费更多的钱!
而华夏的技术虽然落后,生产力比樱花重工的低,但是价格也低得多啊。既能满足自己国家的需要,又能节约一大笔钱,没有哪个国家是冤大头的!
另外众所周知的就是,日苯企业很喜欢给顾客设套,其中华夏人就吃过无数的亏。
比如说日苯的打印机很便宜,比其他国家的都便宜,可是那墨盒就贵得让你想吐血。再比如说,日苯总是喜欢把机械以比欧美国家低廉很多的价格卖给华夏,占领华夏市场。但是他们在维修的方面给你做手脚,一颗小螺丝要十万,绝对不是假的!
而华夏就比较厚道了,也是为了打压日苯的气焰,华夏卖出去的东西,承诺包维修,只需要对方出技术人员来回的路费以及生活费,还有最低廉的零件成本费就可以了!
亚洲就没有国家没吃过日苯在这上面的亏,所以华夏如此的条件,怎么能不受欢迎?
也正是因此,华夏逐步占领了亚洲以及非洲等等小国家的市场。逼得偌大的先进的樱花重工,举步维艰,只能去跟欧美抢饭吃!
樱花重工的老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把注意力投向了地产业。
相对于地产业那恐怖的来钱速度,樱花重工中规中矩却日益下跌的利润,实在是让樱花重工的老总下野次郎看不上眼。于是,就在日苯地产业最红火的时候,下野次郎果断地抽调集团大笔资金,缩小集团的规模和研发力度,把资金抽调出来大举进攻地产业。
刚开始,着实是赚钱得很!于是,他的投入就更大,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后来,经济泡沫破灭,一瞬间,下野次郎手中的地都不值钱了,没人要了,而他的樱花重工也无力为继。技术更新延迟,生产力跟不上,没有好的销路……
樱花重工,只能灭亡。
陌以安就看准这个机会,以米国投资人的身份,要求收购樱花重工。同样的,陌以安从来不会自己出面谈这些事情的,反正她手下有那么些个投资公司,再加上跟麦肯锡的合作非常愉快,她已经习惯把这些谈判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了。她只需要等结果就可以了!
跟樱花重工的模式差不多,另外一个被陌以安给猎取到的是富田汽车。
如果说樱花重工的覆灭,其中有一部分是华夏逐渐崛起的重工业的效果的话,那么富田汽车,就纯粹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