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阵时,他反而不会在战场上出现;正如原诸侯都以为他不会放下原战局于不顾、亲率大军东征一样,他反其道而行,偏偏出现在幽州战场上。
这就是西凉李利。一个从不被别人左右的人,一个理性与感性兼顾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蛮横霸道的铁血霸主。
居高远眺,眼前这一幕将近三十万人的大规模厮杀,对于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和初次被起用的田豫来说,无疑是空前震撼的血腥场面。然而这一切于李利而言,却早已不新鲜,说是司空见惯亦不为过。
遥想当年的长安之乱,平定西凉之战,北伐於夫罗之战,以及随后的司隶大战,汉之战,还有不久之前的卢龙塞之战,以及眼前的白狼山之战,近乎每一次都是数十万人的大战。起兵七年以来,李利经历过的亲自指挥的大规模战事平均下来每年一场大战,所以时至今日,他的神经早已淬炼得无比坚韧,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安之若素,稳如泰山。
就在李利、诸葛亮和田豫登高俯视之际,跟随左右的史阿环顾山乐四周,遂悄无声息地攀上山乐西侧的一棵高大十余丈的松树,从密不透缝的松针树杈上取下一个十分别致的木笼。笼是开着的,里面有三只灰色的信鸽,此刻信鸽腿上都绑着一卷浸过油的信帛。
取下信帛后,史阿将信鸽放进笼,遂快步跑到李利身边,将手的信帛依次递给李利。之所以是依次递交,是因为三只信鸽都有特殊标记,这些标记就代表着先后顺序。
如果李挚在这里,他一定会先行拆看,而后再向李利禀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因为李挚分管着情报组织。但史阿无此职权。至少这些信鸽从何而来,史阿更是无从得知,但李利一定知道。或许他此番登上山乐正是为此而来。
李利接过信帛依次拆看,看过后遂将信帛揉成团儿,丢给史阿。史阿当即会意,蹲在避风处将信帛烧掉,既而站在李利身后等候吩咐。
李利傲然屹立在山乐最高处的石崖上,沉思片刻后,语气低沉地幽幽道:“酉时初刻合围蛮军于白狼山东麓。”
史阿闻言后轻声复述一遍,李利微微颔首,遂身形未动,摆手示意史阿速去传信。史阿躬身退去,不多时便见两只信鸽振翅腾飞,一只向北飞去,另一只则飞向东边。笼里还剩一只信鸽被史阿交给一名亲兵,而那名亲兵则提着笼跟着史阿,一左一右站在李利身后。
这一幕被诸葛亮和田豫二人尽数看在眼里,但他们却不多问。该他们知道的早晚都会知道,不该知道的绝不瞎打听,方为明智之举。
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