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一口气,低声道:“相比昔日陈留会盟,此次会盟诸侯虽没有十八路之多,但各路诸侯麾下之兵马数量和战斗力,却远比昔日讨董卓时强盛许多。
想当初陈留会盟之时,各路诸侯草草起兵会盟,很多兵士都是新近招募的青壮,战斗力极其有限,说是一群乌合之众亦不为过。现如今,经过最近几年的厮杀淬炼,大多数兵士都是见过血、杀过人的精锐之师,远非昔日陈留会盟可比。再加上各路诸侯手下都有一批骁勇善战的战将,即便李利麾下战将如云,也抵不过我等盟军的诸多战将;若是单个武将不及,我们就使用人海战术,以多欺少,如此定可取胜。只可惜我军眼下时局艰难,否则若是主公担任盟军盟主,指挥数十万盟军作战,李利必败无疑,甚至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曹操闻言后,神情剧烈变幻,眼底流露出一丝落寞之色。当即他强摄心神,低声道:“文若失态了。此事你我二人说说便罢,此后切莫再提,万一此事传进袁绍耳朵里,我等处境将愈发艰难。走吧,我等趁夜赶回兖州,提前布置好一切,以免到时自乱阵脚!”
说罢话后,曹操快步上前接过曹洪递来的缰绳,翻身上马,既而打马飞奔。荀彧随后跟上,带着曹洪、曹纯和数十名亲兵护持在曹操左右,迅速离开修武馆驿。
此时细雨早已停歇,明月悬空,秋风阵阵,清冷的月光照拂着路上的行人。
策马疾奔中的曹操,满脸狰狞之色,龇牙咧嘴,显得极其愤慨。很显然,刚刚荀彧之言对他触动极大。五年前陈留会盟时,他实力不济屈居袁绍之下,致使原本有机会一举消灭董卓及其麾下西凉军的大好局面,付之东流,如此才有今日李利之大患。时隔五年之后再次会盟,本来曹操有资格也有实力统领群雄,指挥盟军彻底打败李利,不承想数月前被吕布偷袭兖州老巢,以至于他现在仅有三座城池,苟延残喘以度日。
如此情景,曹操岂能毫无触动,怎能不愤慨
往昔屈居袁绍之下,今夕又是如此。他曹操纵有雄才伟略又如何,命运捉弄,形势比人强,迫使他不得不屈居袁绍之下,两次会盟都是陪衬红花的一片绿叶。
正如荀彧此前感叹周瑜一战成名时所说的话,当真是时也命也,如之奈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