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注视着李利,面带笑意地说道:“相比刘备来说,文昌兄更加了得。当天下人都以为刘备仁义无双之际,惟有文昌兄一眼看破刘备所图甚大,野心更大。由此可见,文昌兄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对西凉军下一步将要攻取的目标想必早有盘算。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文昌兄除了对兖州曹操和刘备二人另眼相看之外,天下间还有何人能让文昌兄挂念呢”
李利闻言欣然笑道:“还真让公瑾说对了,世上当真还有一人令我甚为看重,为此不辞辛劳亲自前来相邀。不知公瑾可知此人是谁”
“这、、、、、、”周瑜闻言色变,脸上表情急剧变化,眼神显得极为复杂,惊喜、犹豫和彷徨等神色兼而有之。
沉吟片刻后,周瑜正视着李利。轻声问道:“不知文昌兄所说之人究竟是何人在下愿闻其详。”
李利眼神灼灼地凝视着周瑜,缓声道:“此人自幼聪慧过人,精通六艺,弓马娴熟,学贯古今,胸有千秋策,腹藏万甲兵,实乃经天纬地之才,素有气吞山河之志。我若得此人,便如高祖得韩信。得此一人尤胜十万铁甲兵。大业有望。江山可期。唯一可虑者,便是此人出身不凡,恐其不愿与我这个庶民出身之人为伍。因此,我徘徊数日不敢直言。生恐一朝错失良才,抱憾终生啊!”
话音稍顿之中,李利缓缓起身走到凉亭横栏处,眺望居巢城,沉吟道:“雄姿英发美周郎,天纵奇才大丈夫!
如此雄才却屈居一小城,蛰伏待机,以图一展抱负,纵情挥洒才华。然而。长江虽阔,却终究偏居一隅,纵然有所建树,但终是昙花一现,过眼浮华。难以久持。总角之好固然值得珍惜,然私交与一生志向相比孰轻孰重,公瑾不是不知道,而是难以割舍罢了。
然则,与其这样苦苦等待时机,不如早早做出决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啊!”当李利话音方落之际,周瑜和鲁肃二人失声惊呼,怔怔失神地看着李利高大健壮的背影肃然起敬。
随即凉亭中陷入一阵沉寂,三人谁也没有开口打破这种诡异的寂静,各有所思,沉默不语。
半晌后,周瑜轻步走到李利身边,与李利并肩而立,轻声道:“文昌兄知道我与孙策孙伯符交情笃厚,亲如兄弟,而今伯符屈居袁术帐下,身不由己。值此艰难时刻,我不能帮助伯符脱困已是心中难安,又怎可弃他于不顾”
李利闻声后,身形不变,依旧望着山下错落有致的房屋,沉声道:“孙伯符勇武过人,志向远大,有勇有谋,